【浮世汇350】真的是吃得太饱了啊

dasheng @ 2021年05月26日 浮世汇

【1】马拉松事故里面去世的有位残运会冠军,经济窘迫吃泡面,为了几千块钱参加比赛,聋哑无法呼救。

他真的好惨啊,1岁的时候打错针才变成聋哑人的。把跑步当作支柱。

为了这次比赛他交了1000块钱,对他来说,这笔钱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今年年初,他在成都一家饭店做服务员,后厨切一天菜,一个月挣2600块。他还在绵阳当过外卖小哥,烈日下跑一天挣七八十。

好难过,这么努力生活的人,他还有梦想,他还在为梦想努力,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一个生活已经困苦,艰难的人啊。

 

 

 

【2】牛肉饭 

甘肃这场山地马拉松遇难人数这么多,聊起失温,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夏季也会出现失温死亡现象。

首先要明白,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即便抛开恶劣极端天气不说,就算在夏季,早晚温差大,上午的温度即使有十几度,由于马拉松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

轻度失温,核心体温(人体脏器和消化系统主要分布区域)在37℃-35℃,身体会觉得冷,手脚开始麻木僵硬,不停打寒战,虽然手指控制出现困难,但仍然可以触摸并操作手机;

中度失温,核心体温在35℃~33℃,浑身无法控制的剧烈颤抖,疲倦乏力,反应下降,嗜睡感增强,一些最基本的动作和工作都无法完成,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

重度失温,核心体温在33℃~30℃,意识开始模糊,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冷感反应下降,站立行走困难,逐步丧失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颤抖;

死亡阶段,核心体温在30℃以下,身体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呼吸微弱,丧失意志直到昏迷,这个时候来自外界的任何冲击力都可能导致心脏微颤从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如果出现失温,在轻度到中度阶段如果不重视,一旦进入重度失温依然得不到救治,最后就会导致死亡!

关于救治,如果发现失温,首先要安全转移,找避风处,不能继续暴露在外面。

其次要避免让身体大面积接触导热快的东西,比如地面,墙壁,尽量保存身体热量。

然后要让身体干燥,更换掉湿衣服,想办法擦干身体,钻进睡袋或保温毯。

之后对身体核心区域加温,比如用热水袋发热贴对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切记不能措手搓脚。因为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大量的冷血回流心脏会导致心率失调。

最后要补充能量,比如喝高能量的热糖水,热巧克力之类,人之所以会失温就是身体的产热敌不过流失,如果失温者的呕吐反射和吞咽能力没受到重大影响,可以让他吃一点热的流食,但切记不能给他喝酒,喝酒只会造成温热的假像,反而会让热量流失更快。

 

 

【3】少年伯爵 

雪搓脚心反而有害
#失温# 我们长久以来有个隐蔽的常识错误——在《大明王朝1566》里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大雪天里,宫人被罚跪,直接被冻僵了,好心的总管把他救了回去,但是在室内的施救过程里,古人是用第一直观感受来救人的,就像图一所示,用雪搓四肢,但实际上这种办法会耽误抢救时机,甚至帮倒忙。
什么是第一直观感受?嗯,冻僵的人,四肢冰冷僵硬,而躯干部位尚有一丝体温,所以古人们非常直白的就想把冰冷的四肢暖和起来,但是大家都知道,用热水泡冻肉,直接就泡烂了,毕竟细胞间隙的冰晶会因为体液温度陡增,横冲直撞,把一切都扎个稀巴烂。
所以人们都学聪明了,用雪一点点搓化了,慢慢升温,从这个角度讲没毛病,但是在抢救上不对劲。
因为人体冻僵在医学上叫做2级失温(如图二所示),这个时候,人类四肢冻僵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让体内热量尽可能的保存在躯干部位,维持心脏的基本温度,主动停止与四肢的血液流动。
毕竟人类的四肢其实也是一种散热器,我们进入冻僵状态后,心脏不敢再把热血泵到四肢了,否则多少热量都不够散的,最终大脑和心脏都会进入冬眠状态,瞳孔都会放大,心跳低至每分钟跳一次,普通人一看瞳孔,一摸脉搏,几乎和去世没区别(其实这已经接近3级失温了)。
在这种紧急冬眠自保状态里,我们外人第一时间应该是维持伤员的躯干核心温度,就像图三所示,脖子,腋窝,腹股沟这些地方,想办法升温。
而不是第一时间搓脚搓手,基本这样手脚是暖和了,但四肢贮存的冰冷血液也很快流回心脏了,这个时候,反而把人给救S了。
因此以后大家遇到冻僵的急救问题,记得看图三,先维持住核心体温再说。
并且不要动不动就上来给一杯热水喝,那样反而让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失温更严重。
而当我们人体温度降低到29°以下时,那就是3级和4级失温了,这时候普通人别上手了,没用的,尽快送到医院才是唯一的办法——因为这个时候,只能静脉注射温暖的液体进入体内,呼吸机进行肺部加热交换,才有一丝回天复温可能。
以后去登山,如果遇到失温,可以把暖宝宝隔着薄布捂在脖子、腋窝和腹股沟,也许可以救命。

 

 

【4】ChefGian 

最近工作繁忙,所以非常简单的聊一下这个越野跑的惨痛事故。

首先表示对遇难者的哀悼和同情,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这些人不应该死去。
我个人对越野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观点纯属从一个野外作业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我虚心接受。
对我的职业没概念的朋友们可以去看这个:
厨猎记第一集 "来自远方的呼唤":
OChefGian
厨猎记第二集"沼泽地上的神枪手":
OChefGian
厨猎记第三集"极光下的水怪"
OChefGian
首先简单的说一下在野外人有多脆弱。
人经过几万年的进化,加上近几千年来的科技发展,如果没有各种科技加持(哪怕是件兽皮)我们的躯体结构,代谢能力和防护能力在自然环境中的防护能力基本就是战五渣。
人类身体对阳光,雨水,风,寒冷,热浪等一切外界伤害的抵御能力比起动物连1%的能力都不如,阿拉斯加雪橇犬可以在体感温度零下60度的环境中窝在雪堆里睡觉,可以超过两天不摄取食物而继续生存,人类在同样环境下五分钟暴露在空气中的手脚就会失去知觉。
越野跑,马拉松跑,柔道,搏击,篮球,足球这类竞技和对抗类的运动员的户外耐寒能力远低于肥宅,体脂率太低,每公斤体重的基础代谢又过高。耐力型运动员的运动代谢远低于普通人,但是每公斤体重的基础代谢率要更高,在野外每公斤体重的基础代谢更影响生存,好比一个200斤的死胖子(比如我本人)基础代谢可能是2500卡,一个体重100斤的体操运动员(肌肉纤细,耗氧量底)她的基础代谢可能只有1500卡,但是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依然是我更低,在野外也更能抗。
再说一次,这些越野跑的参赛选手,虽然他们的运动能力很强,但是对户外环境的抵抗能力有一个算一个远远低于中关村社畜。
给大家一个比较,我个人一年有十个月在猎区和加拿大北部的无人区工作,工作内容全部都属于野外作业专业范畴(导钓,导猎,伐木,保育,野外营地修建维护,协助科考,协助探矿,野外救援和追踪盗渔盗猎)我身高172,冬季体重96公斤,最近工作比较忙,体重掉到了92公斤,常年体脂水平维持在25%以上,猎季开始之前一般把自己体脂吃到30%。
下面说一下我看到的国内外"户外运动"的各种花样作死。
这些年长距离越野跑国内外出事的很多,这个跟是不是在中国没关系,跟人种也没关系,白人各种花样作死的也很多,我认为主要问题是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观念和概念问题,无论国内外,这些年总把越野跑宣传成一种"户外运动",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点,我认为越野跑更多的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竞技体育",原因前面说过了,所有的长距离越野跑,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把一群具有强大的单项运动能力但是在野外无比脆弱的人群,聚集起来进行一个单一目的的运动竞赛。 去把这个运动竞赛宣传成一种户外运动,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会让这项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和参赛者包括观看者从主观意识上忽略了"参赛人群在野外低于一般人的脆弱性"这一关键的安全讯息,从而导致各种悲剧的产生。
第二是专业性的问题,所有的体育赛事,第一重要的永远都是安全而不是成绩。作为赛事的主办方,最起码的要有具备户外医学知识的人把关,据目前我在微博看到的内容,强制装备的把关没有,最困难最容易出事的赛段没有设站,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以赛事当天的气温和条件,但凡有一个有基本户外医学知识的人在起跑点看见选手们穿着短袖短裤,就应该果断的叫停了。这种大量皮肤暴露在外的穿着,在大风下哪怕气温是20度,半个小时也一定会失温。在当时的气候情况下,起跑线上发出一帮半裸着的选手去跑步,赛事的举办方已经不是业余的问题了,是属于缺乏基本常识。
第三个问题是选手自身的问题,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外出活动,无论是参加竞技赛事,还是穿越,还是外出游玩,永远要记住,自己的命是最重要的,不过是一个越野跑而已,又不是要跟美国人拼刺刀,感觉不对了该放弃放弃。这里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是"无知者无畏",这里不是在攻击这些跑者,而是在野外,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很容易过危险线(Point of No Return),户外最危险的两个敌人一个是失温一个是脱水,这两个症状无比危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肌肉开始因为失温开始颤抖,或者因为脱水开始抖动(这两种具体症状反应不同)的时候,通常代表着失温和脱水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已经脱离了人体能够自我调整回来的极限值了。在没有外界介入的情况下后续症症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野外,很难获得外界帮助。我知道很多有医学和救护背景的人士在照本宣科的告诉大家颤抖是失温症的初始症状,后面接踵而至的是疲劳,意识模糊等等等等。但在野外的情况下,真要等到颤抖开始已经晚了。我个人作为一个职业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身上穿全套装备的情况下,在野外一旦开始觉得手脚温度上不来,核心温度对四肢的供暖能力下降,就要考虑能否在两个小时内回到营地了,如果回不去就会马上收集燃料开始生火,一般收集到能熬过夜的柴火需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简单的庇护所搭建需要一个小时,等我坐下来开始烤火的时候身上已经开始颤抖了,所以真的等到颤抖再开始想办法,就已经晚了。脱水也是一个道理,脱水到手抖的时候就已经不能喝纯水来补水了(会水中毒),在野外,一切都要提早意识,提早发现,提早处理,有看过我厨猎记第一集的朋友们可能记得,我们在大沼泽地上打猎的时候一直在计算还有多少个小时的阳光,还有多少公里的距离,这一些的计算都是针对如何安全的回到营地,而不是如何打到猎物,猎物跑了大不了再追,命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即使在有极其好的猎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如果算出来安全返回营地的时间不够,我们也会坚决放弃猎物。命比什么都重要。
话有点说远了,继续说选手的问题,我看新浪新闻里一个参赛选手的自述,他从出发点跑了两公里身体都没有热起来,这就是身体在向他发出明确的警告了,身上的衣服穿少了,他完全没有理会,继续跑,这就是"无知者无畏",这里的无知不是说他傻,而是说他"确实不知道这个信号的意义和危险性" 他继续跑雨水和风造成他过了CP3后失温状况加剧,还好他后撤了,把命保住了,但是在他的描述当中,他是这样说的""我想我是幸运的,在最后时刻及时做了决定,做决定那一刻,应该是在失温的边缘徘徊,处在临界点上,毫厘之间,下山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失温的症状" 我已经说了三遍了,这里再说一遍,什么是"无知者无畏"(这里无知没有贬义,只是陈述)。按照他的描述,在下山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出现意识不清了,这代表了他早就过了失温的边界线了,已经出现比较后期的症状了。而不是他所想的"在失温的临界点上"。这也就是说他差点死在失温症上,侥幸存活了下来,他依然不知道失温症的顺序症状是什么,要我说这心也真是够大的。
第三,说一下应对措施,昨天下班太累了,没来的及回复,有人圈我,给我看一帮选手在山上被大风吹大雨淋,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里回答一下,首先我永远不会穿着短裤短袖上山,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除了在营地在家的时候或者去健身房的时候会穿短袖短裤,平日哪怕是在后院干活,永远都是长裤长袖,可能会穿紧身压缩排汗衣服(也都是长袖),这个属于职业病,我平日都尽量不在屋外暴露皮肤。第二,我作为一个死胖子不会去参加越野跑,如果去的话头两公里发现不对早就退赛了,绝对不会跨过危险线(Point of No Return)的。 穿着裤衩背心儿在山顶上风雨淋着你问我怎么办? 就好像你问一个医生喝了百草枯该怎么办一样,医生也好我也也好都不是神仙,能怎么办? 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去找个背风的地方紧紧抱在一起等救援了,说实话我觉得没多大用途。提前学好了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关的安全意识,不要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野外很可怕,干掉没准备的人类很容易。第二,在户外组织活动要有点儿逼数,没那个知识和本事就别干,害死人太缺德了。第三,别把自己的命放在别人手上,进行任何运动和活动都要先学安全知识再去学习运动知识,不懂安全竞技能力再高也没意义。

这两天工作太忙,想起什么写什么,先写到这里吧。

 

 

【5】@唐穿导游森林鹿 

#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 大西北气候之严酷多变险恶可见一斑。想起一千五百多年前也有过这么一次惨剧,某位由皇太后变成长公主的著名女性应该就是死于那次气候事故。
图这条著名金项链的主人,隋朝小女孩李静训,大业四年六月一日死于"汾源之宫"。她是跟着她的实际抚养人外祖母杨丽华,随同隋炀帝一起"巡幸塞外"时染病而亡的。杨丽华悲痛之下,厚葬这个外孙女陪送的大量绝世珍宝,如今正在国博好几个专题中展出。
杨丽华自己,仅一年后,"大业五年,从炀帝幸张掖,殂于河西,年四十九。"而大业五年隋炀帝去甘肃进行这场巡幸时,就遇到了一场极端天气事件。
按隋书本纪的记载,"癸卯(六月初八),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司马砸缸在通鉴里还有添油加醋:"文武饥馁沾湿,夜久不逮前营,士卒冻死者太半,马驴什八九,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
所以杨丽华因这一事故伤病致死的可能性很大。按隋书的叙述,这场冻死一半卫队和绝大多数畜力的惨剧,居然还没影响杨广继续"巡幸张掖",去进行他所谓"世界上第一次万国博览会":
"……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帝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司马光则认为大斗拔谷的极端天气事件,应该发生在杨广一行回程途中,理由是"西边地虽寒,不容六月大雪,冻死人畜,今从略记",坚持把这事记为(农历)七月入秋后发生。但看着眼前的现实,只能说……温公你还是少在书斋里拍脑袋吧……
再加一句,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妇孺真不是按温室娇花那么养的,跟随家中男性甚至自己外出长途旅行,对她们来说是常规操作。李小孩死于道中,按现代算法也就七八岁,杨丽华是跟着弟弟到处跑。李世民的亲妈也是跟丈夫一起征辽督军粮时死在北京附近(涿郡)的。老杜《新婚别》"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算是汉地传统,对关陇集团成员似乎不叫个事……

@于赓哲:我写过专门的论文,1,事发地海拔在3500米左右。隋炀帝一行是从海拔相对较低的青海湖来到此处,是冻雨或者霰加上高原反应的结果。2,司马光强行将此事安排进秋季,为此不惜篡改隋炀帝路线,但炀帝去武威的史料被他忽视,属于强史就我

 

 

【6】dede-lab 

再再再次提醒:

90%老年人摔倒后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而一个骨密度检查不足百元。
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很简单,但不是靠补钙就可以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有效的药物,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可以预防这种摔倒后的骨折,也会避免很多骨折后一病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悲剧!
怎么把钙补进骨头里?
如果骨密度检查后只有轻度的骨量减少,并且没有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那么可以吃维生素D➕钙片作为预防。
而已经骨量明显减少,发生了骨质疏松,甚至已经有反复的骨折、身高缩短这些症状了,就一定要了解一下现在的新药——
这类药叫做双磷酸盐,如果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那么补再多钙都不可能完全好转,只能通过双磷酸盐这类药配合维生素D钙才能有好的效果,单用任何一种都不行。
每次我和病人解释的时候都会说,治疗骨质疏松有两种药,一种是口服的,一周吃一次。一种是针剂,一年打一次针。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减少骨头的破坏,抑制骨头中钙的吸收,使骨头的密度增加,更坚硬强壮。
目前双膦酸盐已经进入医保,我实习的时候在广州,发现知道这种药的老年人很少。但是到了上海的医院工作以后发现,很多老年人都主动要求做骨密度,发现骨质疏松或骨折后每年定期来医院打针。治疗效果也很好,很多老年人原本驼背、弯腰,打了两三年以后背也能直起来了,骨折的发生也明显下降了。
药物治疗并不是终生的,需要医生的评估,定期做骨密度检查,骨量增加,没有严重骨质疏松后也可以暂停OP治疗。
家中有严重骨质疏松老人的,可以挂风湿免疫科或内分泌科咨询是否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果符合严重骨质疏松的诊断,是可以医保报销的。
鼓励大家带家里的老年人都去做一下骨密度检查(一般90-100元),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式,药物治疗需要严格遵循专科医生的建议哦!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骨质疏松# 

 

【7】@InquilineX

关于"躺平"概念的一些看法:

1.躺平这个词的迅速普及其实是有里程碑意义的,说明信贷泡沫终于到了一个新阶段,就是哪怕完全不懂经济学和热力学的人,也意识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力与换取的货币债权是高度不对称的(而金融祭司利用的恰好就是这一点,从而大量制造keyboard credit来稀释劳动力价值,为增量资本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最大化的获取社会资源),而又无法改变,怎么办?只付出必要的劳动力换取必要的金融资源即可,避免自身劳动力的过度无效输出,这个策略是对的。

2."躺平"其实在绝望中起到了博弈的效果,理论上如果足够多的人"躺平",存量资本的价值也会大量缩水,扩张动量也会大幅下降,这就是这两天在喊话"认命可以,躺平不行"的原因,金融祭司和存量资本其实是很害怕大规模躺平发生的。

3.大规模"躺平",意味着大量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以隐蔽的方式退出劳动力市场,劳动时长和劳动生产率都可能出现下降,这无论是对资本收益,资本扩张,还是GDP增速等等ZZ上的目标都是非常不利的。

4.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规模信贷扩张以及缺乏公共政策负反馈的结果,信贷扩张确实舒服,靠敲击键盘凭空创造不存在的东西就能让无数人每天忙死忙活,还能创造表面繁荣,但是副作用确实非常大,而且玩的越久越大,除了经济上的副作用,社会上的副作用也在逐渐显现出来。

5.躺平从社会学角度看,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组织的,个体主导的,隐蔽的,较温和的特殊形式strike,是在这个几乎所有公共政策全部专注于资本扩张时代,劳方无声的反击,也确实没其他办法。

 

 

【8】@阑夕 

中文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议程失焦,简称跑题,比如袁隆平病逝的新闻能够硬生生的分出两拨人在那儿吵为什么大家只记住袁隆平而不记得其他为中国农业作出贡献的名字。

真的是在以生命验证袁隆平让人吃得太饱了这个段子。

袁隆平的离世当然是一个令人感到悲恸的损失,但是它所带来的仪式感也变得有些古怪,比如在我或许苛刻的评价里,如果那些追着载有袁隆平遗体的灵车连呼「袁老一路走好」的身影能够放下高高举起录制视频的手机会更体面一点。

也是在前天吧,粉站正好正好有一个顶流主播要办生日会,结果中午袁隆平去世的新闻传出来,主播犯了大难,继续办生日会吧,肯定会被冲,改期再办吧,前期的投入和筹划就都打了水漂,后来特别拧巴的改成了黑屏直播,在一种偷偷在灵堂上挂彩带的气氛里过完了生日。

也有很多年轻人悲愤交加的在很多博主底下留言,说你们知不知道今天双星陨落啊,怎么还能这么嘻嘻哈哈的,就不能尊重一下为我国立下大功的科学家们吗,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你妈死了。

好像是从去年开始,也是在年轻人群体里自发的创造出了「七七禁娱日」,我不知道你们听过这五个字没有,你现在去搜索也会发现有很多人会问「七七禁娱是真的吗」,这个所谓的禁令和官方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年轻人们为了模仿一种足够虔诚的姿态,构建而出的自我鞭笞体验:

因为七七事变是历史上的国耻,所以为了铭记历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我们要禁止一切娱乐活动,专心追忆苦难、奋发图强。

但是,由于这个「七七禁娱日」并不像国家公祭日那样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年轻人们的诉求并不能得到强制执行,所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逮到那些在七月七日仍然发布风花雪月内容的明星,然后冲掉评论区。

真的是吃得太饱了啊。

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无论是袁隆平还是所有的英烈,都值得我们致以最大的尊重和敬意,他们青史留名,事迹也必定会一代一代的传颂下去。

但是解决粮食危机也好,保卫国家安全也好,这些充满勇气和牺牲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让同胞能够享有一个安定舒适的未来,对他们的最大回报,就是过好每个人的生活,该吃吃该喝喝,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而不是借着他们的名字刀戈并舞,始终红着眼睛去搜寻那些不敬者。

至少。对袁隆平的生平但凡有一丁点儿了解,就能知道他肯定不会赞同这么做。

 

 

【9】@严锋 

录了一段《哈姆雷特》中老臣波洛纽斯对儿子莱阿提斯的忠告,今天依然值得参考:O网页链接 
文字版:"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也不要随便想到什么就做。待人要和气,但不要轻佻。凡是交情经过考验的朋友,就该紧紧地把他们拉在身边,但不要对每个半生不熟的相识过分地周旋。当心别跟人吵架,不过吵了就要让对手下回不敢再碰你。要多听别人说,自己少说。有钱可以办贵重的衣物,但不要奇装异服。富而不俗,因为从穿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不要向人借钱,也不借给人钱,借出去往往是人财两空,借进来会叫你忘了勤俭。首要的是,对待自己要忠实,犹如先有白昼才有黑夜,要这样才能对人也忠实。再见,祝你实现这番话。"

 

 

【10】动物凶猛

 

【11】德意志正统在。。。

 

 

 

 

【12】如何礼貌拒绝换座

 

 

【13】GK同人于野 

以我所知,要看一个孩子,比如说中学生,将来有没有出息,有两个东西可能比学习成绩重要。

一个是他在同辈之中的主事水平。一帮孩子玩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班级搞个什么活动,他有多大发言权和主导力。这种影响力不是老师任命的,而是同学自发给他的。

一个是他对课堂以外的世界了解多少。从比特币到人工智能,从中美关系到主战坦克型号,这孩子懂多少,能不能侃侃而谈,甚至自己上手摆弄摆弄。

我小时候的同学之中凡是在这两方面有哪怕一项突出的,后来全都非常有出息。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的好有的一般,有的上的是很普通的大学,但是事后证明上哪个大学对他们并不重要。他们总能找到办法在社会上脱颖而出。

所以"鸡娃"千万别把娃给变成只会听话、只知道吃喂食的小鸡啊。鸡型娃旁边那个特别有主见不听话的同学,才是真英雄。

 

 

【14】黄裕生-HYS 

最近休闲时看爱恩斯坦的《我的思想与观念》,在一封信里他承认自己一直致力于认识物理实在的结构,而从未倾力于改善人类的命运,未致力于同不义和压迫作斗争。
      不过,他同时告白,"长期以来,只要在我看来是极为恶劣和不幸的事件,我就会对公众议题发表意见,缄口不言会让我觉得在犯同谋罪。"
         科学家与所有思想家、学者一样都置身于一个社会,而任何社会都可能发生各种恶劣或不幸的事件,因此他们从其受到更系统、更周全的训练而更成熟的理性出发,从不同角度对这些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做出批评,提出建议,是很自然、很正当的事情,也是人类改善一个社会的必备环节。
      没有这样的环节,意味着社会失去了理性钟,狂热将不再是狂热,民粹也不再是民粹,甚至愚昧也不再是愚昧。
       不知道爱恩斯坦在对他沒有专门研究的社会领域就公共事件发表公开意见时,是否被视为"公知"而遭到谩骂。

 

 

【15】@王江雨Law 

很显然一个新的网络言说氛围正在形成,其主题大致是爱国爱民族爱党,反之则会触红线,会导致爱国大V点名,网民群起指斥,警方采取行动。这个新氛围的形成,自有宣传机构多年来的引导之功,但更多的是网民的自发接受和景从 (政府一直在引导,也就这几年才见到显著改变)。目前的局面,和七八年前反体制才能收获名声和掌声的状况有了天壤之别。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若干,一个原因应该是全球主义退潮,中美对抗加剧,美国连续数年对中国的打压,造成中国民众的集体生存焦虑感,这个时候,靠业绩取胜的执政党、国家、民族(文明)成为中国这个polity中的三位一体,破坏这个结构的人会被自动归入敌对阵营。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