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15】古尔纳老师的作品,目前有中译本的,就这一个短篇小说

dasheng @ 2021年10月08日 浮世汇

【1】鹦鹉史航 

坦桑尼亚这位古尔纳老师的作品,目前有中译本的,就这一个短篇小说。
发在这里,供大家赞叹或叹息。
也可以帮着转发村上春树老师。
因为@毛丹青 兄说日本好像是还没有任何译本呢。

 

 

 

【2】【#如何评价诺奖得主古尔纳#:被忽视的人获得了应有的嘉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1年10月7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Anders Olsson)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古尔纳“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后殖民作家之一”。古尔纳“始终以极大的同情深入了解东非殖民主义的影响及其对背井离乡和移民个人生活的影响。”他补充说。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奥尔森说,他小说中的人物“发现自己置身于文化和大陆之间,在过去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之间,面对种族主义和偏见,但也迫使自己掩盖真相或重新塑造传记,以避免与现实发生冲突。”

奥尔森在斯德哥尔摩告诉聚集在一起的记者,作为一名作家,古尔纳“始终以极大的同情深入了解殖民主义在东非的影响,以及它对背叛者和移民个人生活的影响”。

奥尔森对外介绍,得知获奖消息时,古尔纳正在厨房里,委员会与他进行了“长时间、非常积极的”对话。

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卫报》发表文章称,自1986年的沃尔·索因卡(Wole Soyinka)以来,还没有非洲黑人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坦桑尼亚作家。 

他在伦敦布卢姆斯伯里的编辑亚历山德拉·普林格尔(Alexandra Pringle)说,古尔纳的获奖对于一个此前没有得到应有认可的作家来说是“最应得的”。

“他是在世的最伟大的非洲作家之一,但从来没有人注意过他。这让我很难受。这简直要了我的命。上周我做了一个播客,在播客中我说,他是那种,你知道,被忽视的人。而现在,他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嘉奖。”

普林格尔说古尔纳一直在写关于流离失所的事情,“但他用最美丽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方式,把人们连根拔起,吹到各个大陆”。

她说:“不总是寻求庇护,可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贸易,可能是商业,可能是教育,可能是爱。”“我在布卢姆斯伯里读到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叫做《海边》,讲述了一个男人在希斯罗机场拿着一个雕刻的香盒,这就是他所有的东西。他来了,只说了一个词,那就是避难。”

对普林格尔来说,古尔纳是和奇努阿·阿切比一样重要的作家。她说:“他的文字特别优美、庄重,同时又幽默、善良和敏感。对我来说,他是一位非凡的作家,写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没有得到应得的认可,这让我很伤心。然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2017年接受加拿大广播电台(CBC Radio)采访时,说到他关于外来移民的看法:“当你去伦敦时,你会注意到这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在其他城市你也会看到同样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谈论外来人时所使用的措辞,以及国家对待外来人的言语比看起来更糟糕。外来人在本国的记名册演变成了其他某些东西,与‘人道’观念背道而驰……很明显,我们应该摒弃这些不人道的、令人厌恶的、混淆了特权和种族的观念。”

 

【3】黑哥在日本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昨天,90岁高龄的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被授予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日本各大媒体喜出望外,第一时间直播报道了日本人时隔2年再次获此殊荣。刚上任的首相岸田文雄也立刻表示祝贺和骄傲。但激动到一半,大家发现真锅淑郎早已经加入美国国籍。

记者会上,当有人问及,你为何加入美国国籍时?真锅淑郎的回答如下: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在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非常注重和谐的关系。大家把维护彼此间良好的关系看得很重要。所以,向日本人提问的时候,会得到“Yes”或者“No”的回答。但是,日本人说“Yes”的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Yes”。实际上也有表示“No”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不想伤害别人。总之,不想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真锅说:“在美国,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需要担心别人的感受,也不想伤害别人的感受,但我不擅长关心别人。对我这样的研究者来说,在美国的生活很棒,可以做任何我喜欢的研究。”

最后真锅说:“我没有能力和周围保持同调,这是我不想回日本的理由之一。”

虽然这句话引得全场笑声一片,但对于刚刚激动到一半的日本社会来说,有那么一点点沉重。

 

 

【4】游识猷 

假期读了理想国最近出的《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讲的是美国白领失业后的故事。
作者 Barbara Ehrenreich属于卧底写作派,另外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也很好看,讲的是她去试了下当女服务员的感觉,发现贫困陷阱的确是难以逃脱。
这一次,芭芭拉的计划是当一个失业白领,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尽可能地求职,接受一切面试,只要找到符合她心目中薪水和福利标准的工作就接受。
***
芭芭拉的优势——有收入有积蓄有自信(她不是真的失业,她是挺成功的作家),有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有情商和职场所需的各种软技能(比如时间管理),有朋友做她的推荐人。
芭芭拉的劣势——40岁了,简历里有很多空白。她自称做公关、活动策划以及“咨询顾问”(自由职业者的另一种名称)。
但总体来说,芭芭拉还是挺自信的,她觉得她应该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然后工作3-4个月,再回去把这段日子写成书。
***
第一个发现:
“找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工作——而且可能比正常工作更耗时,更996。找工作其实很累,要像正常上班一样按时,按量,自我管理地完成。
***
芭芭拉很努力。
去了求职网站。
主动联系那些并没有刊登招聘广告的公司。
去了招聘会。
仔细研究了要投递的公司,量身打造“你们公司有xxx问题,我可以帮忙解决”的策略。
大多数时候,她得到的回应不是拒绝,而是沉默。
就好像你约会的人忽然消失了,而你不得不猜想对方到底是不爱你,还是在考虑,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
芭芭拉读了至少十本谈如何社交、 如何面试、 如何自我推销的书。
学到了——
买衣服先去很贵的店侦查,记下款式和面料,然后去便宜的店寻找类似的替代品。
即使没有收入也要尽可能维持医保、信用和养老保险;
举办庭院二手货拍卖会以赚取现金, 并利用这种场合和邻居结交;
减少小孩的零花钱;
不要去外面吃饭;
要去与别人结识时安排在早餐而不是午餐时段, 最好在星巴克喝杯咖啡就好。
准备好“电梯演讲”,也就是可以在电梯里讲完的30秒左右的自我介绍。
***
然后她找了好几个“职业教练”,学习树立“个人品牌”(推销自己),在他们那里做了九型人格测验(评估要价60美元),MBTI性格测验(准确度可能还不如十二星座,但芭芭拉很高兴地知道自己是ENTJ指挥官型,拥有“领导特质”),电话咨询(每小时200美元),形象管理(关于个人的身体语言和彩妆,250元3小时)。
有的教练告诉她不要跟失业者社交,因为不是“能帮你找到工作”的有效人脉。她建议芭芭拉想想自己认识什么想工作的地方的人——比如签约医生?如果医生太忙的话就去跟前台社交也行。
形象管理卖了她一堆化妆品。
当她去参加失业互助小组时,还遇到了洗脑型团体培训(一个为期3周,费用600美元;另一个7小时,179美元)。芭芭拉参加了后一个,然后发现教练唯一的哲学就是就是直截了当地责备受害者: 不管怎么说, 你的问题就是你。 没有什么重要的外在原因, 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都负有责任。
后来芭芭拉把那个教练当成了“推销自己”的实验品,在跟教练约的一对一辅导中,芭芭拉花了一小时来“推销自己”,告诉教练他做得多差,因此他需要芭芭拉这个公关人士来帮他在事业上再上层楼。教练十分恼怒并收了她一小时175美元。
芭芭拉在团体培训里认识的一个学员给她介绍了某个地方,结果去了发现本质上是奇怪的传教。
***
第二个发现:针对失业者的“帮助”很多是陷阱。
因为绝望,所以会想要抓住各种机会,结果是不多的存款消失得更快了。
***
她根据教练意见更新了简历。
第一次修改:删掉过多的“我负责”,把一件工作拆成好几个小项目,从招聘的工作描述里找术语,把词语换成更积极更职业的版本,比如把“失业”改成“身处过渡阶段”/“致力于求职”,把“家庭主妇的工作空窗期”改成“在管理小孩时培养出了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技能”。
第二次修改:年龄。有教练直接建议芭芭拉年龄作假——说自己37岁就好了,不要提自己的毕业年份,不要提15年前你在做什么,讲一下近十年来的事情就好。
找工作两个月后,芭芭拉决定第三次更新简历。她不再是松散的自由职业者,她现在是始终在工作的职业女性。
***
第三个发现:
简历里的任何空白期都是不可原谅的,不管你是照顾孩子,照顾家人,还是自己生病了,或者是自由职业单独创业,只要你不是时时刻刻在为别人赚钱,你看上去就不值得雇佣。
***
找工作找到第6个月,芭芭拉唯一得到的机会是一个保险公司的工作——没有底薪,没有医保,自己出电脑,自己找地方办公,还要自费去培训考执照(花费约1900美元),最后的收入来自成交提成……
芭芭拉没有接受这份工作。
第7个月,芭芭拉得到了另一个工作机会——玫琳凯,不过要靠卖这个赚钱的话,首先得出100美元的培训费,然后要买1800美元的存货,毕竟“顾客不喜欢等一段时间后才拿到口红和睫毛膏”。当然,这份工作也没有底薪和医保。
这种“销售提成”的工作招募了很多失业白领。然而,这种传销/直销工作真正的金钱来源不是卖那些产品,而是来自加入的新人自掏腰包购买存货。芭芭拉有一个失业的朋友就试过,最后他钱更少了,但家里多了一堆保健品。
当房地产中介呢?这个也需要先自费培训和考执照,另外,大部分新人房产中介会失败,即使没有失败的,大部分人收入也不稳定而且并不高。
剩下的机会就是连锁加盟,在开业前就得缴纳1万~4万美元的加盟费。(满大街的奶茶店炸鸡店很多就是这么开起来的。)然而,加盟连锁面临同样的问题——存活率低(有研究显示在25%左右),即使存活了收入也并不高,利润的大头被品牌吃掉了。
这些算是工作吗? 与其说找到了工作,不如说失业的白领们自己出钱给自己“买”了份工作,要自带干粮,才能得到一个推销别人产品的机会。
***
低薪工作有着很高的流失率,所以基本上总有职位。如果你愿意去做根本不需要学历就可以“谋生工作”(survival job),就可以去做建筑工人,清洁工,保姆,肉品加工,开巴士,开卡车,替人搬家,帮狗洗澡美容,分类邮件,安装地板……
当然,通常来说这类工作没有医保,所以你需要尽量健康。
一旦你开始做每天10-14小时的谋生工作,你就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找“真正的工作”。
***
“工时过长”是个普遍问题。
在低收入群体身上,工时过长体现在需要打两份工才能生存。
在白领身上,工时过长体现在虽然只打一份工,但时间长度好像在打两份工。
白天工作10-12小时,晚上回家还继续用电脑和手机加班,节假日继续随时在线待命。
裁员得越多,那些此刻还有工作的幸存者,就得承担越多的工作。他们精疲力竭,也没有安全感。
***
很多白领在失业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突然丧失地位”,对收入大幅下降也没有心理准备,突然的阶级掉落,带来失败、被拒绝和羞耻的感觉。很多人会一遍遍自问,我何以沦落至此?
大部分白领失业后一开始都会努力找“真正的工作”,但很快,策略就会调整为先找个谋生工作。失业保险可以领半年,而很多失业的白领在失业保险用完后,还是没找到工作。
谋生策略还包括,搬回去跟父母住,搬去小房子,停用信用卡,不开空调,变卖一些家当,如果配偶本来是家庭主妇,这时候也要去找谋生工作。
***
很多人会认为蓝领的贫穷是“咎由自取”——不好好读书,没上大学,经济不稳定就生小孩,投胎没有选对原生家庭……
然而,越来越多的白领什么都“做对”,而依然被裁员。
他们放弃年少的梦想,选择实用的专业,拿到至少大学文凭,一向属于“高成就者”……
之所以被裁员,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负责,而是因为行业挂了/岗位外包了/资本迁移了/公司不景气/公司挺好但决定缩减开支而ta资历太深、工资太高了……
“人事精简”不一定是出于必要,还可能是为了讨好股东提升股价,或者是为了让CEO有更好的薪水。
芭芭拉遇到的保罗,因为高薪被裁员;遇到的利亚,刚获得好评就被裁员;遇到的杰夫,一周之内先因为部门表现好而被COO表扬,然后在同一周里被裁员。
曾经的中层或者管理者,一旦失业,找到下一份符合自己专业和资历的工作就千难万难,大多数人得去开专车/做中介/卖保险/当导购/去星巴克卖咖啡。
大卫·诺尔(David Noer)的观察是 :「过去组织把员工视为可培养与发展的长期资产, 现在则把员工视为应当缩减的短期开销……他们认为人不过是种“东西” , 是生产方程式里的一个变量, 当盈亏数字不如所愿时, 是可以丢弃的“东西“。」
正如马克思所观察的——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有办法担保稳定性。
***
除非你早早进入有专业壁垒的职业——医生、律师、教师、大学教授。这些职业的稳定性也不如从前,但至少还有一点保护在。
而对于普通白领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能够作为“能力”的证明。
你的一切过往成就,都好像过了保质期。虽然你觉得“商品”本身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市场却已经毫无兴趣。
“按部就班”“凡事做对”的白领,最后还是沦落到衰败的地步。这,就是中产阶级的衰退。
****
实验结束在将近一年后。而芭芭拉在这段时间内,始终没有找到一份“真正的工作”。

 

 

【5】木遥 

看了@游识猷 那条关于《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的微博 O游识猷,写点读后感。
当代人面临的基本社会观念是:人的社会价值完全取决于他的经济价值。
人的经济价值,要么体现为投资性收入,要么体现为劳动性收入。但投资性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有没有顺利在正确的时间上车,不完全是运气但强烈依赖于运气。如果抛开那些有投资性收入的幸运儿不谈,于是,考虑到现代社会原则上就无法保证充分就业这个经济学事实,逻辑上自然的后果就是总有一部分人被命运蛮横地宣判为没有价值的人。
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太容易这么想,因为朝气蓬勃,初入职场,觉得一切都还闪着希望的金色之光。但那是玫瑰色的假象:那不是人的经济价值在闪光,那是年轻的经济价值在闪光。
过了35岁,年轻的价值急剧缩水,问题就来了。
少数职业,经验本身有价值,比如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在美国,医生的社会地位近乎贵族。这里当然有美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但医生确实是少见的那种年轻时熬过地狱中年后迎来源源不断丰硕回报的的行业。
大多数职业并没有这个特点,或者只给金字塔顶端的少数行业精英以保障。一个人完全可能人到中年,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一旦运气不好被裁员就跌落深渊。而如前所述,没有经济价值的人,社会是认为他连作为人的价值都丧失了的。
于是就有了书中那条苦涩的的观察:「与其说找到了工作,不如说失业的白领们自己出钱给自己买了份工作,要自带干粮,才能得到一个推销别人产品的机会。」这样赔本赚吆喝的唯一目的,就是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人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克服存在的危机。
让我把问题问得残酷一点:我们究竟为什么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价值呢?这个假设本身是不是在当代就是错的?
古代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平均寿命就是三十来岁。近代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工业化国家就没停止过殖民和战争,像绞肉机一样消耗着社会上的过剩人群。二战后,资本主义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和平扩张。在年轻人人数超过中年人的战后初期,一切都还不是问题,中年人可以安居各种小型金字塔的顶端。等到社会年龄结构开始老化,没有那么多金字塔尖分给中年人了,人类社会终于推车撞壁,无法再回避这个问题了:人到中年,但受行业特性所限又无法提供超过青年人的经济价值,(甚至再过几年可能也无法提供超过 AI 的经济价值),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令人惊讶的不仅是这个问题没有容易的答案,而且是它似乎压根就没有被社会充分讨论和面对过。仿佛这里有一重禁忌,仿佛这个问题本身大逆不道。没有心理和智识上的准备的结果,是许多人——真的许许多多的,有时候是一整个一整个行业的人——完全是在用肉身的撞击去探索它的答案。
并不是所有悬崖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但社会至少有义务提醒大家悬崖的存在,有义务把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来。要么打破假设,要么重构价值。
要么就像现实一样,眼睁睁看着前仆后继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时候跌下去粉身碎骨。

 

 

【6】宋时轮报告里的冰雕连 

@胡发云: 看看当年伟大领袖怎样评价长津湖?

 

【7】“从发现男友出轨到他被阿里劝退的24小时,我做了什么”

 

【8】耳帝 

王勉的歌虽然不复杂高级,甚至我猜有不少观众是不把他的创作当“正经音乐”来看待的,但是我认为他的写歌动机与创作驱动却很能给一些专业音乐人启发,那就是你的歌究竟是想要表达什么的,这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独立音乐人来说,我见过很多,真的就是只把音乐当音乐,其他的一概不关心,所以经常抱怨自己的编曲明明那么高级,音色用得那么别致,制作那么潮流国际化,可惜大众审美层次太低听不懂,火不起来,我说这倒不完全是曲高和寡的锅,而是你首先有做到言之有物吗,你想传递或者表达一件什么事跟信息自己强烈吗,这点对于大众的接收来说太重要了。
就像有次看崔健采访聊起自己的乐队成员,说他们都是爵士音乐家,根本不关心崔健的歌词写的什么内容,只关心“音乐”本身,崔健说那些搞爵士的甚至看不起摇滚乐,按崔健的意思,乐队成员在音乐技术上想必比崔健更厉害,但是崔健却成了一个时代性的音乐符号,这就是表达的重要性。而且很奇妙的一件事就是,当你的表达到达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音乐档次甚至是技术性的东西是不刻意而能跟随上升的,就像王勉的创作,第一次刚点开时我以为是急智歌王张帝那种,但是没想到他的内在气质是朋克式的,让我想起嚎叫俱乐部的那些北京朋克,还挺不俗气,我想他们有一种类似的创作驱使,要我说王勉的创作真比一些故弄玄虚的摇滚新人们要真实、自然、生动且浑然得多。忘了李安还是哪位导演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不刻意追求技术,只是在追求更高目标与意义的时候,顺带性地契合了某些技术指标。
之前认识一个演员,觉得自己有点音乐天赋,想自己写歌创作,和我说他要在正式写歌之前,先找老师学点高级和弦、复杂节奏型之类的,然后歌一写出来就直接跨越业余,震住网友,我说你出发点就错了,动机也歪了,这样是写不好歌的,你说的那些是后来需要考虑的事情,你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想一想自己最强烈要表达要倾诉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什么真正想对大众说的,这才是根本。他不听,还确实学了挺久的“高级和弦”跟“复杂律动”,但两年多过去了,也没听到歌在哪里。所以说,若你想写歌又对此领域一无所知,感觉无从下手,不妨先体会下王勉的创作动机。

 

【9】@伯利恒公爵 

有人会问,怎么又是美国公司?
你自己去查查,在美国8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竟然有近1000家是生物技术公司。
经常是2个快退休老教授,几个博士再加个看门老大爷就整个公司上市了。
整个公司没啥固定资产。咋看咋是一皮包公司。
投资人站后面,时不常看钱不够了再续点银子发工资,万一有点成果了,赶紧出去放两条消息炸炸股价赚点钱回来,准备好了时不常再续点银子。
光有投资公司可远远不够。
还有炒股票的同学组织起来的各后援群,除了被套住的相互抱团取暖,另外也互相激励,大不了咱就是出点零花钱推动科学进步了。。。
坦白地说,没点基督精神,也不是那么容易守过来的。
这里面的幸运者,熬过10年、20年,甚至30岁,或许有几个真的能成功的。
剩下的大部分后来也就被收购了,人员遣散了。。。

这就是为啥美国人总是能在关键时刻从工具箱里摸吧摸吧,摸半天摸出一黑科技,一片叫好,然后折腾几下发现不好用,一片骂,然后又摸吧摸吧摸吧出另外一个黑科技的原因。

这里面美国人付出的心血和金钱,是外国人无法想象的。

用中国人的话说:

你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10】@御井烹香 

另外我多句嘴,除了游离糖比如奶茶甜品以外,控糖对精制碳水要充满警惕,永远不要空腹吃一大碗米线/乌冬/阳春面/米粉/粉丝etc做早餐,粉面类=精制碳水=血糖起飞,你几乎不会空口吃300g蛋糕做早餐,但单吃400g左右的粉面粽子烧麦饺子馄饨等等做早餐太常见,精制碳水+高油高盐+蔬菜蛋白质不够,血糖会飞,正常人也至少3-4个点的波动,先吃菜再吃肉/蛋,最后吃100-150g的粉面,血糖可能只有1-2个点的波动。
对碳水来说,量很重要,空腹垫巴一块饼干,吃颗糖吃颗巧克力,ok的!食物重量也不过10g,就算都是碳水也不会如何,一碗面300-400g,升糖能力非常恐怖,不要再问控糖减肥能不能吃米线米粉了,不能放开吃不能放开吃不能放开吃,宁可放开吃肥肉吃黄油不要放开吃精制碳水
——-下飞机发现火了的分割线——
啊这……飞了三小时,下来一刷这条怎么火了,那就说得再清楚点,不是说所有人都不能这么吃,也不是说一点不能吃,是建议在控糖的人不要空腹吃这么多,吃过菜和肉再少吃点精制碳水。如果你不想或是不需要严格控糖,那根本没必要细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控糖的人自然知道自己需要控糖。家族多名血亲病史/空腹血糖临界值/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孕妇等等等等,国内糖尿病患者一亿多人,糖耐量受损期的数字我看到有数据说要x3,那也就是说五个人里有一个需要控糖,你不需要控糖那你很幸运啊,快活去吧!能大口吃碳水谁不羡慕,稍微原谅一下还有一些人需要去控糖,去避免血糖激荡才能活得更好更健康,他们基因没那么优越,也不过就是卑微地想尽量多活几年。
另外不吃精制碳水不等于不吃碳水啊啊啊!优质碳水那么多,正常活动量的人早上吃个100-200g优质主食不会低血糖的,碳水一定要吃!
最后,不要关注我,我不是减肥或养生博主

 

【11】木遥 

 

纽约客最新这期封面我还挺喜欢的,里面每个元素我都能一眼辨认出来是在说什么,只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最下面那一行那个根号里中间那一项。我怎么看都觉得是个背着我正在高举双手向群众讲话的阿拉伯人。但这和纽约有什么关系?
结果我刚才被告知那是一个餐桌和俩椅子。

 

 

【12】黄海老师设计的海报,这是真大佬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