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679】走出电影院时,我感到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红了

chuntian @ 2023年01月25日 浮世汇

【1】@齐都督 

#过年#2020年1月末,武汉封城前,前去武汉调研后离开的病毒学家管轶接受采访称:
爆发是肯定的。"武汉通九省",加之错过黄金防控期、以及春运大潮,有些人不作为。
我也算身经百战,经历过禽流感、SARS、甲流H5N1、猪瘟等。但对于这次武汉的不明肺炎,我真的感到极其无力。根本没法跟SARS疫情相比较。当年SARS最初是在珠三角几个城市发病,之后是北京和香港。
SARS的60%-70%的感染者都是来自个别超级传播者,传播链很清晰,只要封堵那几个人的接触者就可以了。但是这次,传播源已经全面铺开了,要做流行病学调查已经做不了了。而且控制成本,应该要几何级数字计。
保守估计,此次感染规模是SARS的10倍起跳。我经历过这么多,从没有感到害怕过,大部分可控制,但这次我怕了。



【2】子陵在听歌 

一则很好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分子流行病学评论,验证了我之前的猜想。

本周一个很好的消息是德国肿瘤研究中心(DKFZ)计算生物学家Moritz Gerstung在Twitter展示了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流行的、也让人十分担心的XBB.1.5传播呈现减缓趋势。根据目前英国和美国的测序数据绘制的模型,XBB.1.5的growth rate(增长率)下降了0.02-0.04,这很显著,因为预测的及各国实测的XBB.1.5 growth rate在0.1上线浮动。而且这种传播趋势的缓解,快于预期的速度。这点从美国CDC每周公布的突变株比例数据可以感受到(微博正文)。

Gerstung指出,Alpha和Delta的增长率相对稳定,但是Omicron流行开始,Omicron的增长率在一定时间后会显著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Omicron的generation time(传代时间)较短,另一方面是由于Omicron在起初迅速在人群中传播,造成了大量感染后,迅速建立群体免疫屏障。Nature Med建模的北京BF.7传播可以验证这一点(微博正文)。

这里有个数据很有意思,就是Gerstung展示了Omicron各个亚型的预测growth rate和实际growth rate。最早流行的BA.1和BA.2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接近,而且都达到了0.2这个高值。BA.5和BQ.1.1则具有较低预测值和较高实测值。BF.7和XBB.1.5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接近,而且都不高,其中BF.7始终低于1,这可能是BF.7始终没有广泛传播的一个原因。而XBB.1.5在美国也只是在东北部传播,而没有蔓延到全国(微博正文)。

这就凸显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会同时流行两种或以上的亚型。Gerstung给出了解释,一个解释是这些亚型本身就是"趋同进化"的结果,他们本身之间差异不大,感染后具有交叉免疫,所以一种亚型不能把其他亚型完全取代。更重要的是,每种亚型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最适人群,比如BF.7在北京,XBB.1.5在美国东北部。这可能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

我在BQ.1.1流行减退后写了博文,说在Omicron群体免疫屏障建立后,疫情就像涟漪一样,疫情高峰一波弱于一波(微博正文),这点也被XBB.1.5所验证。在今后全球普遍具有免疫屏障的情况下,SARS-CoV-2的疫情可能会逐渐像流感疫情一样,变成一种endemic(微博正文)。


【3】江西抚州东乡:1月25、26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4】@Degg_GlobalMacroFin 

大刘在描写三体文明时其实隐含了一个很强的观点:频繁遭遇生存冲击的文明会变得集体主义和集权主义,而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文明是面对外来冲击时是柔弱不堪的。不知这个观点在社会学或历史学研究中是否有论证?

南郭刘勃 

集权可能把国防能力拉到很高水平也可能反而自我崩溃。有众多小共同体的地方,也许很容易征服但是很难统治。马基雅维利就讨论过,应该是经典问题了。



【5】@江宁婆婆 

我虽然是见过大世面的,但是我也很怕死。所以有些特定类型的电影我可能看还是会看,但是我不会去公开评价。希望理解。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我的观影体验并不重要,我不说的体验就更不重要,所以完全不需要专门来盯着我怎么说。
(不评价并不是不好的意思,也不是好的意思,就是不评价的意思。如果依然无法理解,就参考联合国投票的弃权票的意思。希望一些朋友能理解我的意思。没有针对任何群体或个人有其他的意思。不是营销号。不需要热度。没有KPI需要完成。是自己花钱买的电影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法法律或进行人身攻击,我不会过多干涉评论区。也希望一些朋友能适应一下不同于你们圈子的舆论沟通方式。我宁可暂时不讨论春节档电影的任何内容,也先不开启评论管理,多年来,在我的评论区批评我都是可以的。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希望各路朋友能认真学习领悟这句话。)



【6】@ForAuthoritarianism 

当反对运动(即流浪地球计划支持者们口中的所谓"叛军")冲入UEG的总部大楼,将流浪地球反对运动的旗帜插在主席台前时,全世界都为之震撼,这象征着自由的胜利!象征着人的胜利!象征着人文的胜利!给岁月以文明!
UEG即刻宣布终止流浪地球计划并表示遵从反对运动的意见,反对运动领导人表示UEG应即刻进行转向让地球早日回归太阳系。反对运动认为,太阳氦闪是谎言,它99%不可能会发生,这一切都是UEG用来掌握权力的幌子。
与此同时,著名的末日诗人木·尼古拉斯·遥也发表了意见,他说:"请记住那些用身体将地球推回太阳系的人。"
地球终于走上了返程,然而此时太阳出现了氦闪,有关舆论出现了反转,愚民们居然开始批判起反对运动。反对运动高层发言:"这都是UEG的错!这是对我们的报复,他们为什么没有做好万一太阳氦闪真的发生的时候的备案而就这么冒失的进行返程?你们真的觉得UEG的政策变化是我们能够干涉的吗?"
他们真的太对了,太对了。


今何在 


连地球变暖都不信的人民会信科学家说太阳爆炸?这故事黑的是谁想清楚再笑啊。

很难想象现实中大骂专家的人会在科学家说太阳爆炸时就立马相信了。真实情况是科学家(尤其是西方的)说的都是阴谋,政府不信我不信。政府要是信了……那是被坏人迷惑,因此死的所有人都是他们害的。


【7】@张洲 

中国影视的大问题在于表演科班化,形于表面并极度夸张,像朝鲜小朋友的诗朗诵,这方面日本演员的表现最差,还不如中国演员呢——好人坏人、恐惧欢乐、不屑喜欢、爱意恨意,每一个镜头都直接表现出来,这种真是太低级,严重脱离生活。你的表演跟生活中完全不一样那还叫什么表现生活呢?
中国演员不会表演吗?还是没有这样的导演?不是。高级的编、导、演非常多,比如《潜伏》全剧的演员、《觉醒年代》和《人民的名义》全剧演员,导演里高群书控制的相当好,他的戏码几乎没有一部是科班式低级表演的。冯小刚也不错,只有夸张的剧情没有夸张的表演,《1942》里的表演非常精湛。张艺谋很有意思,《活着》里的表演很高级,而《归来》里的表演就很操蛋。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故事好,但严格意义上说,那种表演不叫电影,应该叫话剧影视化,所以还是有些糟践那个本子了。
好的表演是细腻的,中国绝对不乏优质演员,孙红雷演的黑社会,王宝强演得树先生,王劲松演的杨金水,神级。于和伟不算太帅,但他的表演真是太细腻了,他的表情只变动一毫米就能直接转场,这一毫米的变动就不是那场戏了。
好的表演绝对不是"淋漓尽致"而是"细腻内敛",想杀人的表情是装作不杀而不是咬着牙奔过来,捅人的时候才咬牙呢。一定有人拿"美国"说事,别说美欧了,俄罗斯的表演也细腻的很,起码他们不会把话剧类的东西呈现在影视作品里,除非他就是想玩歌剧和话剧。但也有烂的,比如漫威全系,表演都很烂很低级,而《纸牌屋》就很牛逼了,"不让你看出坏"来的坏人才有劲。
中国电影送奥斯卡回回折戟,一是意识形态吃不准,二是表演风格太差太低级。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参选,一送我就知道没戏。描绘妓女"本是烂人"但"灵魂高贵",另一边是如同白纸般纯洁的女学生被保护,这就有了低级人和高级人的区别描绘,这是大忌。横一排穿着旗袍走舞步,你这辈子见过几出这种骚呼呼的运镜?不都吓的跟孙子似的?
希望中国影视有些细腻而生活化的表演,从蒋介石到要饭的,每个人物都有美妙的风格才是。



【8】@私享史 

《流浪地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科幻电影
距离我看完《流浪地球》走出电影院已经过去整整五天了,我的心情却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一想起电影中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情节,我的眼泪就忍不住要流下来了。
这部电影一开场,就有四处情节引发了我的强烈共鸣。
第一,在那样残酷的生存状况下,地球上的人类都只能通过抽签来入住地下城,而航天员刘培强的老丈人和他的儿子却不需要抽签就可以直接入住。我非常赞同这样的做法,对于这些为国家乃至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他们理应享有优待和特权,在各方面都高人一等,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业甚至勇于献身,同时还能激励更多的人来争做宇航员,持续发光发热,照亮人类前行的路。我不禁假想,就算他没有享受特权,如果我能被抽中的话,也会主动把名额让给他们这英雄的一家人!
第二,没想到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2075年,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那时的中国人还保持着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他们还在搓着国粹麻将、舞着贺岁狮子。作为中国人,对此我深感自豪,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不忘本的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被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而且带入了地下城!电影里中学生穿着的校服款式、还有雷佳音叔叔玩的电子游戏,我在生活中都几乎见不到了,听我爸说那是他们那代人的童年记忆,对此我非常佩服电影主创的良苦用心,为了吸引和感动像我爸这样的主流观众,特地把这些道具搬进了一百年后的电影里,即便那时候的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他们却用着比我们这代人还落后的复古文具盒,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们大年三十都还在上课,这么热爱学习的未来,我真的非常憧憬!
第三,众所周知,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我们这个社会的安全监管系统是非常严密的,到了2075年科技更发达,肯定做得比现在更严密。即便如此,男女主角却还是能通过地下黑市钻空子冒充工作人员闯过安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的优越性和灵活性!俗话说的好,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再严密的系统也要给那些会钻空子的人留下后门,因为这样做对大家都有益。试想,如果不是刘启成功溜出,他爸爸刘培强又怎么会救子心切地参与到最后的方案中并成为关键因素?没有刘启参与救援,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又怎么可能成功活下来?想到这里,我就为中国人的这种传统智慧暗暗感到自豪,看似不合理的制度背后,其实充满了以人为本的伟大思想!
第四,众所周知,北京几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政治文化中心。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遍布着不同时期的各种重要政治性建筑。但是,主创人员充满考虑了广大观众对北京的深厚感情,他们没有选择展示大雪纷飞中被荒废许久的故宫、广场、大会堂等重要场所,甚至也没有选择展示国博、国图、大剧院或者高等学府,而是选择了最没有文化的CBD作为全景鸟瞰图,看上去和现在雾霾中或大雪中的CBD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大裤衩还是那个大裤衩,傲然屹立着。我对主创们坚决不给广大观众在春节期间进电影院的心情添堵的良苦用心而鼓掌!感谢他们继续保留了北京在我们心中的美好印象,而不是像某些西方国家的科幻大片,动不动就把华盛顿、伦敦、巴黎或者东京毁得面目全非,成何体统!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好几次我并不是因为剧情的感动而流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流泪,只知道宏大深情的配乐直接把我的眼泪逼了出来,直到滴在我裤子上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哭了。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艺术表达,莫名其妙地我就随着音乐而哭泣,比那种因剧情而感动显得大气多了。
当刘培强从一心救老丈人和救儿子的儿女私情,最后突然转变为拯救全人类的舍身取义时,我又一次流泪了。不愧是中华民族培养出来的英雄儿女,在危机刚开始出现时,他展现的是普通人的一面,想着怎么利用自己的资源来远程保护家人,等到危机发展到不可收拾之时,他又能突然从普通人变身为一位深明大义的英雄人物,在家国情怀的艰难取舍中选择了后者,编剧对于角色两面性的刻画简直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我能看到吴京叔叔的每一根汗毛都在展现演技。这种汗毛炸裂式的演技在每一位主要角色身上都有体现。
当各国救援队纷纷掉转车头驶向发动机时,我真的是随着配乐潸然泪下。作为一个科幻迷,我第一次在科幻电影里看到,是由咱中国人带领着各国勇士一起参与到对地球和全人类的拯救,这不正是我们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现实写照么?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话语权,我们终于可以跟好莱坞叫板,我们甚至可以大声说不!这样的国产科幻大片,我怎么能够不声嘶力竭地支持和赞美呢!我就搞不懂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在批评和吐槽它,你们还是人吗?还是中国人吗?我真的好想告诉全世界,这部电影棒棒哒!
而我们能有今天的地位,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走出电影院时,我感到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红了。



【9】@巴泥BBBarney 

女孩子在青春期真的要远离自我献祭的爱情文学。
过年整理书架,猛然发现我从来没有好好读过《三国演义》,从我开始接触文学,就被"爱情"的字眼迷住了眼睛。
我小时候喜欢看《茶花女》《红楼梦》,以至于少女时期的我深刻觉得悲剧的爱情才是圆满,初高中时沉迷于各类日本文学,里面的人谈起恋爱没几个正常的,一个赛一个的偏执病态。
因为心智不成熟,这些书籍深刻影响了我对于爱情的判断,我把这些书奉为圭臬,事业金钱皆世俗,唯真爱永恒高尚。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在以这些书中的观念和方式去追寻爱情,并且会为病态偏执的恋爱而自我感动。
在一次次血泪教训中,我才慢慢意识到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割裂。
我很认可刘恋的那句"不要在心智未成熟前过早的接触文学作品,否则会因为文学滤镜而沉浸于对苦难的自我献祭。"
我建议所有初高中的女孩子和女孩家长,买书前去搜索同年龄段男孩子的书单。你会发现,面向男孩子的书几乎都是奇幻冒险、勇敢打拼,追求成功的书籍。
可是很多所谓女生必读的书单,连《简爱》《小妇人》这些面向女孩读的励志书籍,都没有跳出对于爱情的追寻。
面向男孩子的书籍,爱情几乎都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很多女孩子的恋爱脑,何尝不是家长和本人的无意识的自我规训呢。
少年时期的种子太重要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先培养大格局。这个大格局不仅仅是事业金钱,而是爱更广阔的天地。爱情固然美好,但是困于狭隘的爱情世界,只会让人悲戚而敏感。
我上大学才有意识开始读《资治通鉴》《三国演义》,但是我无论如何读不进去,当时只觉得这些书不合乎我口味。现在看来,是我那因为文艺小说而变得狭隘的心胸,很难再撑起来广袤的天空。
先立足高远,再追求细枝末节。就像画画要思考整体布局,而不是一上来就精雕细琢,顺序错了想再改变,必定要废一番苦功夫。
如果回到16岁,我一定撕碎那些文艺小说,拿数学卷子砸醒我那无病呻吟的恋爱脑。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