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766】死亡教训
【1】@-不明blind- 我在林芝玩的时候报了个团,司机兼职导游是四川人,因为旅游公司有规定,他们带团的司机必须要开四个小时停二十分钟,所以每次停下来的时候,司机怕我们无聊,就会跟我们说一些带团时的奇闻逸事。 当时是在去墨脱的路上司机跟我们说的,就是在疫情打头两年吧,西藏的旅游业相对比较冷,318上的车也没那么多,从林芝到鲁朗那一段不像是我们去的时候那么堵,晚上跑车的时候,山上看不着长串的灯光,甚至可以说还挺冷清的。 司机说,大概就是20年的时候吧,他有天晚上带私家团,车上就一个客人,走318,送人去鲁朗小镇,然后在色季拉山口前的那一段,海拔过了四千,客人突然很不舒服要吸氧,因为在山道上,司机也没办法停车去拿氧气罐,只能让客人忍一忍,他尽快开过山头,海拔就下去了。 晚上开过318的人应该都知道,山路是没有路灯的,开在那条路上,你目光能看到的就只有车灯打到的那一块儿路面还有长在山上的树,他们跑车的司机对此习以为常,车还是能开的很快,而且,因为318经常有落石之类的问题,所以,他们司机的视力都很好,每时每刻都做好了要在突发路障前刹车的准备。 那天晚上,大概开到4100米海拔的时候,客人因为不舒服已经在车座上缩成一团了,司机本来正在聚精会神的开车,结果突然间,他的车灯却照到了人。 一个女的,在高海拔的山道外侧,穿着一件脏兮兮的蓝色羽绒服,像是游客,却背对着他们,在公路上慢吞吞地倒着走路。 司机对我们说,他跑车这么多年,泥石流道路塌方落石都碰到过,但是从来没有一次给吓得感觉当时就要尿了,毕竟,山上本来就很冷,又没灯,还有一个人在黑暗中倒退着走路,这不管怎么看都觉得很不正常。 西藏这边的迷信比较多,司机当时看到之后就没敢细看,立刻一脚油门蹬了过去,立刻就把人超了,也没看到那个女的的脸到底是什么情况,只觉得多半是之前318上出的事故留下来的东西,因为,那个女的身上的羽绒衫颜色很亮,一看就是游客会穿的。 然后,司机又开了一会儿,不到两公里,他又在路上碰到了那个东西,第二次超了过去,随即再一次,又开了一会儿,再碰到…… 在到达色季拉山口前的山路上,司机说他足足碰到了五回那个女的,全都是在慢慢地倒退走路,但是却一次比一次看得清楚。 一开始,司机只看到了她身上的羽绒衫还有黑色裤子,而到了最后一次,他已经看到女人脸的侧面了,虽然只有一个瞬间,但是司机说,就是那一秒钟,他都觉得对方很不像是人。 也还好,到了色季拉山口附近,他们碰到了鲁朗方向开来的车队,没有在最高海拔的地方碰到那个东西,之后的下山也很顺利,直接就把客人送到了小镇上的酒店住下了。 事后,司机也在他们的群里打听过,说是有其他司机也在山上碰到过差不多的,但不是女人,有些人看到的是男的,还有些人看到的是孩子,基本上都是游客的扮相,也都是在倒着走路。 司机说到这儿,我听出他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意犹未尽,所以问他,既然有这么多人都目击过,那到底有没有人看到过那个东西的脸。 而司机自然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没想到我的胆子这么大,就说那东西的脸确实没有人看过,因为每次都是在晚上出现,倒着走路,意味着如果你想看它的脸,就得在夜晚的山道上回头,任何老司机都不可能在318上干出这种蠢事。 今天已经是我从西藏回来的第四天了,突然又想起这个故事,觉得挺有意思。 毕竟,在那样的一条夜晚的山路上,如果谁回头了,大概就会变成下一个在山道上倒着走路的人。 保险起见,按照我的司机说的,没有经验,大家还是不要夜行318的好。 【2】破破的桥 越野车队违规穿越罗布泊四人死亡的事情,搜救到向导尸体的刘杰针对网上传言,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3】@沙漠里的经纬线 #找不到工作的农村超龄老人# 看见这个话题,忍不住写下农村老人的收入来源: 1、有2-3千元退休金的,在农村的比例大约3%,他们有的是有编制的乡村退休老师、有的是原来国有单位的接班人、有的是家里有关系,之前办到了城市户口和工人身份。虽然两三千看起来不高,但在农村足够了,每个月都花不完,医疗报销比例也比较高,心里很踏实,在村里走路都是抬头挺胸的,天天在村头打牌闲聊。 2、有100块钱左右养老金的,这个比例得95%以上,100块钱肯定不够活下去,就得出去干活。现在城里工地上对年龄卡的死,有幸运的可以找个看大门的,工资一两千元/月,大部分是打个零工,比如帮人除草、采摘辣椒等,每天收入30--60元,日结,手停就没收入。 这里面有10%左右是子女混得比较好的,平常会给个一千、两千的,足够花,即使生病住院也不太担心大额开销;有85%左右的是子女收入也比较拮据,平常紧巴巴的,过年过生日啥的能给个两三百就不错;剩下的5%,子女不争气,父母甚至得把积蓄拿出来倒贴子女或者给孙子孙女花钱,还有生不完的气。 3、2%左右的是低保户,每个月1000左右的低保金,基本上能满足日常开支,生病报销比例比一般家庭要高,反而没那么多压力。低保对象一般是老年男光棍,光棍年轻时不受待见,有了低保金,开支少,却很受欢迎,他的侄子很乐意管饭养老送终,因为花不完的钱可以一趟自己兜里。 以上分类是农村老人非农类型的收入,由于都有责任田,农田收入是很多人的重要来源,大部分超龄老人不再种地,出租给大户种植,每亩每年租金在800元左右。 如果有四五亩地,一年有四千左右的收入;自己种的,刨掉成本,一亩纯收入约1200--1500元,四五亩地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但要操心施肥、除草、收割等工作,还好现在机械化了,不算太累。 以上基本上就是河南农村大部分地区超龄老人的收入现状,老人们会想办法一直挣钱,直到失去挣钱能力为止,活到老,累到老。 【4】@陶朗歌 我给涿州支个招。 这次事件让各家出版机构都损失惨重,损失上亿元的我知道就好几家。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估计各家该补货会补货,该重印会重印,只有这样才有机会重整旗鼓。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售卖渠道的问题。 大家可能不知道,过去的三个月国内图书市场经历非常严酷的寒冬,各家的销售额都经历了巨量的下探,也就刚才见点缓儿,结果又天降横祸。现在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渠道,售卖效果都一般。 我倒是觉得,既然各家库房都在涿州,涿州应该牵头做城市级的线下书市,就像之前中图网做的线下淘书会一样,做成城市的名片那种,就像淄博的烧烤,或者贵州的村超,把涿州打造成「实体书之城」也不赖啊,Slogan就简单直给「仓储式书市,买书到涿州」。 而且这事儿对几方面都有好处。对政府,不管是文旅口,还是财政口,都是很好的切入点,要面儿有面儿,要里儿有里儿;对企业,盘活营销口,单纯作品宣也OK,减轻销售压力,增加利润;对读者,大型书友面基现场,买书逛展听对谈,绝对形而上的满足。 书市就开你们仓储区,就做成农村大集那种,读书人爱逛,当地各种美食摊子支起来,驴火搞起来;然后各家出版社做各种线下活动,请各路名人大V作对谈,绝对的「思想的盛宴,精神的星海」,实在不知道咋做,去看看巴黎书展、安古兰漫画界都咋做的。 或者,去问问中图网咋做的,他们做过好几届了,线下淘书会这块门儿清。 长远说我不晓得,但至少这一次,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尤其是对实体书的感情都被唤醒了,确实需要一个现实的场域去承载这种热情,政府需要重启市场来重塑形象、出版社需要渠道去缓一口气、各路大V也都需要一个场合去混个脸熟、各种营销号也需要刷刷流量.......这不来一场说不过去。 时间就放在10月份,趁着大家放假有时间,天气也没那么热了,水也退了,残局也都收拾差不多了,都该考虑考虑接下来该咋办了,不如就用一场盛大的城市图书大集来破局吧,名字我都给你们想好了——「万万书图书大集」。 刚才随笔瞎写的,结果好多人觉得行,那我就再补充下:当然,图书大集只是一个聚人的由头,光靠着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得搭配一些其他的衍生活动,比如亲王的签售会行不行,亲王今年也去过涿州,再去一次呢?畅销书环节就通了;许知远能来么,打通知识分子通路;安迪斯晨风老师也来,覆盖网文读者。然后实验剧团能不能来?艺术书展能不能做?这都能来人啊。 然后充分考虑年轻人爱逛的喜好,和KEEP合作个什么「书香马拉松」,专属奖牌,你猜健身人群会不会为了块牌子来涿州?再比如找个艺术家做限定联名文化衫,上面写上「2023书海幸存者」,你猜有没有时尚潮人乐意来?想要来人有的是办法,关键看涿州政府有没有这个眼力界。 而且最关键的是啥呢,读书人这个覆盖面太大了,各行各业都有爱书人,就现在这个热度,谁都愿意来帮一把,很容易就起势了。 【5】@镜子里的财经 经济学人的文章说,普京无法结束战争,为了把更多的人送进战争的绞肉机,他想到了各种办法,俄罗斯人已经很难置身事外了。 9 月,俄罗斯电视观众将看到一档新的一小时长日播节目。节目名称尚未确定,但制片人已经在挑选演员:新兵的妻子和母亲。 参加者必须唤起她们丈夫和儿子的英雄气概,讲述催人泪下的故事,为克里姆林宫将更多年轻人投入乌克兰战争绞肉机伴奏。 去年 9 月,普京宣布 "部分动员",把之前的承诺扔到了脑后,即俄罗斯公民可以在家中像看戏一样舒服地远观战争。 无需部署服义务兵役的人员,也无需征召预备役人员,这令俄罗斯公众和全世界都感到震惊。但乌克兰的反击解放了哈尔科夫和赫尔松周围的领土,迫使普京征召预备役,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俄罗斯第一次。 拒不服从征召、向敌人投降和开小差,都成为刑事犯罪,可判处十年监禁。 第一波动员至少产生了 30 万增援部队。由于训练不足、装备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快被打死打伤。正如高级将领伊万·波波夫最近在被解职后泄露的信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急需轮换。 瓦格纳集团军在 6 月离开战场后,兵员短缺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过去几周里,克里姆林宫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增加潜在人肉储备的法律。 正如俄罗斯议会国防委员会主席、法律起草人安德烈·卡尔塔波洛夫对议员们所说:"这部法律是为一场大战、一次总动员而制定的。你已经可以在空气中闻到那场大战的味道了。" 格里戈里·斯维德林说,政府过去会选择最容易割的韭菜。他经营着一家名为 "迷失"(Idite Lesom)的志愿者组织,帮助人们避免被迫为俄罗斯而战,"现在他们撒下的网更大了。" 自去年春天以来,向他寻求帮助的请求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需要多少人取决于乌克兰军队的进展情况。不过,尽管普京可能没有足够的军队夺取更多领土,但他正在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军队,只要他继续掌权,俄罗斯就能一直战斗下去。 "战争是他现在唯一的遗产。他可以缩小战争规模,也可以加强战争。但他无法结束战争,"一位留在俄罗斯的久经风霜的俄罗斯政治观察家说。 与一直在努力保护生命的乌克兰指挥官相比,俄罗斯军队依靠的是,可以投入战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俄罗斯女人会生出更多的孩子" 然而,动员也有政治风险,去年 9 月在俄罗斯各地引发了抗议活动。征兵中心被付之一炬,数十万人逃离俄罗斯。一个月后,普京在达到目标后告诉俄罗斯人,动员工作 "已经完成并结束。到此为止。" 事实证明这也是谎言。总统从未签署过终止强制征兵的法律文件。但为了平息事态,征兵文件的发放速度减慢到了涓涓细流。克里姆林宫希望通过招募更多的合同制士兵来弥补人数上的不足,这些士兵至少在理论上是自愿参战以换取报酬的。国防部长绍伊古制定了多达 40 万名新合同兵的目标。 此后,俄罗斯各地的广告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段时尚的视频宣传了将出租车司机、健身教练或超市保安的工作换成战士的好处,"你是一个男人。那么就做一个男人吧",视频中这样宣称。 然而,巨额的广告预算并没有转化为大量的志愿者。官方称,截至 6 月,已有 11.7 万人签订了新合同。斯维尔德林等独立观察者说,实际数字可能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但克里姆林宫已开始为更有效的动员奠定基础。以前,预备役军人只有在实际收到征召文件后才有义务服役。数以千计的人通过搬离登记地址来逃避这一义务,有些人甚至逃离了祖国。 但自四月起,预备役人员从征兵委员会发出通知的那一刻起就有义务服役,无论他们是否收到通知。征召文件现在可以通过电子方式送达或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目前正在建立一个新的电子登记册,以取代过去尘封的预备役人员档案。 有几个子女或残疾家属不再是豁免的理由。 自通知书送达之日起,应征者出国即为非法。那些躲在俄罗斯境内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成了法外之人,无法驾驶汽车或进行金融交易,包括支付抵押贷款。 克里姆林宫还延长了可征召预备役人员的年龄限制。为了凑足人数,克里姆林宫从应征服一年义务兵役的人员中抽调人员;每年从 18 岁至 27 岁的人员中选拔两次。 "纪念(Memorial) "组织的谢尔盖·克里文科解释说,自苏联阿富汗战争和 1995-96 年车臣战争以来,将服兵役者送上前线一直被视为禁忌。打破这种做法有可能遭到年轻人母亲的反对。但克里姆林宫已经找到了一种隐蔽的方法,即迫使服兵役者与军队签订合同,从而正式将他们转变为志愿者。 国防部称,最近一次兵役征召产生了 14 万多名年轻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克里文科说,其中多达一半的人可能是在威胁、胁迫和谎言的诱导下签署了合同。 一名来自俄罗斯南部的年轻人在 Idite Lesom 的帮助下成功脱逃,他证实说,这些年轻人对自己的权利知之甚少,与家人或律师联系的方式也很有限,他们被欺骗或威胁签署了合同。 过去,只有在服役三个月后才能签署这样的合同,普京四月份通过的法律取消了这一限制。 这位年轻人说:"如果不是因为恐惧和胁迫,军队里就不会剩下几个人了。还有大量的谎言。" 他们被告知,无论如何都可能被派往前线,但如果他们签了合同,至少可以得到报酬,但是他们没有被告知所签订的合同不能终止。 克里文科说:"这基本上把这些人变成了农奴。最重要的是,一旦年轻人服完兵役,他们就会进入预备役人员储备库,可以通过动员加以利用。" 今年 7 月,克里姆林宫通过了一项法律,扩大了后备军人库的规模。新法律将义务兵役的最高年龄从 27 岁提高到 30 岁,同时将最低年龄保持在 18 岁。 限制动员的一个因素是培训中心的数量。更为严重的是军官短缺。因此,克里姆林宫将可应征入伍的前专业人员的年龄提高到 65 岁。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访问学者帕维尔·卢津说,"他们正在梳理苏联的最后一代人"。 【6】黄裕生-HYS "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 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誓言,借以表达坚定的决心、不移的承诺。 【7】@樱桃777 #孩子不听话父母能不能发脾气# #宝贝成长守护计划# 昨天在岸边看到一家加拿大人。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姐姐七八岁,弟弟三四岁的样子。 爸爸带着姐姐要去划浆板(就是站着用个浆划的那种板子),妈妈在岸上陪弟弟,看起来很疲倦,估计带孩子也挺累的。 爸爸和姐姐上板之前有问弟弟要不要上,他摇头说不上,爸爸就带着姐姐划了。 结果他俩都划到河中了,弟弟突然说要上,妈妈就叫爸爸。爸爸二话不说就划过来接弟弟了,结果弟弟死活不肯穿救生衣,他们在岸边劝说了一会,只能又划走了。 过一会弟弟又说要上,妈妈就跟他说好了一定要穿救生衣,他答应了。结果爸爸划回来,他又不肯穿,爸爸就又划走了。整个过程爸爸和姐姐完全没有任何不耐烦。 弟弟看着爸爸和姐姐远去的浆板,情绪崩溃了就开始哭。那个妈妈抱着弟弟安慰,一边拍着背一边说:"爸爸妈妈非常爱你,不希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所以一定要穿救生衣才能上哦。" 后来弟弟慢慢平静下来了,靠在妈妈怀里等爸爸和姐姐。姐姐后来靠岸,还给弟弟了两块她从水里捞的木头,一家人开开心心走了。 目睹整个过程的我,怎么说呢,就是上学时候那种看班上不费力气就能成绩好的优等生一样的感觉。 我自问如果是我在岸上陪哭泣的弟弟,我可能只会说,刚才让你上你不上,现在哭也没用呀。你不穿救生衣掉下去怎么办呢,你又不会游泳…之类的。仔细想想反正是充满负面信息的。 我需要花很多力气去学习的非暴力沟通、情绪管理,人家本身就轻松掌握,搞不好是天生就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跟成长环境有关,有时候这种观察真的挺让人气馁的。 【8】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读者:你曾说过一个作家开始时描写的是有着城堡和马匹的王国,可到头来还是以描画他自己的面孔结束。 【9】游识猷 "直升机家长"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有时很有帮助,有时非常烦人,盯小孩盯得特别紧,永远在小孩头顶盘旋,还不断发出各种噪音。 【10】桃桃淘电影 "#权力的游戏#"瓦里斯(Lord Varys)饰演者康勒斯·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仍对第八季的仓促收尾颇有怨言。 【11】@黄角树 三年大饥荒,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卖给了二十几亿斤的救命粮!这段真实的历史,如今有吃有穿的国人,有几个人看过这报道?还有几人知道? 【12】@知书少年果麦麦 就差wifi和空调了…… 既然在城市里走街串巷当该溜子叫CityWalk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 |
- 【浮世汇903】没有它们,终有一天我们将在醒来之..
- 【浮世汇902】韩江是一位“能把细节用到尽头”的..
- 【浮世汇901】“普信男”说的并不是一个群体,而..
- 【浮世汇900】天天黑眼圈灰头土脸,还没人家扭屁..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898】希望为这场盛宴买单的不是你..
- 【浮世汇897】10年8个月又7天,这样的数字只有父..
- 【浮世汇896】怎么不可能呢
- 【浮世汇895】我们老中的应届生身份搞的跟贞操一..
- 【浮世汇894】在梦里,在彩蛋里,在原著中,在观..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892】“美国罕见致命病毒”到底有多可怕..
- 【浮世汇891】某音改变汉语
- 【浮世汇890】派卡瑞丁
- 【浮世汇889】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 【浮世汇385】美国加密货币产业史上最戏剧性的一..
- 【浮世汇149】2020庚子开年,过得像小说一样..
- 【浮世汇350】真的是吃得太饱了啊
- 【浮世汇899】在每一个让人觉得耻辱的轻判面前反..
- 【浮世汇557】这些对比起结婚养娃都没什么可怕的..
- 【浮世汇75】他们犯下这样的罪,但是他们不觉得自..
- 【浮世汇384】我很喜欢那个拿了28名,开心到大哭..
- 【浮世汇152】它们是这整个波澜壮阔的篇章里不可..
- 【浮世汇346】想来想去还是读书好
- 【浮世汇558】我要好好赚米,成为国家栋梁..
- 【浮世汇893】很多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浮世汇74】我是不想我的小孩生出来,面对这个众..
- 【浮世汇130】必须承认,这些话术都是最能打动国..
- 【浮世汇147】疫囧
- 【浮世汇150】李医生很接近我们心中对好公民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