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太舍得给员工分钱了

faker @ 2025年04月01日 热点

网红超市 "胖东来",前几天又给我们整了大新闻。

还是一如既往地慷慨,还是一如既往地豪迈。

3 月 28 日,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在 "2025 中国超市周" 活动上透露了胖东来的最新工资水平:2024 年,一个胖东来的基层员工平均月薪就已经达到了 8315 元;而在 2025 年 1-2 月,基层员工的平均月薪则到了 9886 元,最低工资也有 8329 元 / 月。至于基层员工以上的课长、处长、店长,2025 年 1-2 月的平均到手工资分别处于 2 万 / 月、3 万 / 月、8 万 / 月的水准。

要知道,美国本土的沃尔玛、costco 店长,年入差不多也就大约 15 万美元。

胖东来的店长那都不是赚人民币花人民币了,那简直是赚美元花人民币。

而且要注意啊,人家这个工资是分层算的,基层只和基层平均,班长课长处长也只和自己职级的人平均 —— 人家基层员工的这个平均工资,不管是 2024 年的 8315 元 / 月,还是 2025 年 1-2 月的 9886 元 / 月,那就是拿到手的钱,没有一丁点水分在里面。

一个地方超市的基层理货员、收银员,每个月都能有小一万的收入。

这也太爽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胖东来太舍得分钱了!

一、胖东来的薪资,含金量有多高?

众所周知,胖东来至今都没有开出河南省,在省内也只在许昌和新乡两个小城市有布局,甚至到今天都还没在郑州开分店。

而像是许昌、新乡这样的河南小城市,我可太熟悉了 —— 毕竟我在安阳生活了快 20 年,老婆娘家则在三门峡,胖东来的这份工资水平是怎么一个含金量呢?

我给大家对对账就知道了。

我和我老婆的几个老同学,都是安阳 / 三门峡的本地人,暂且叫他们 A 君、B 君、C 君、D 君。

A 君,标准 "县城婆罗门",家里背景我知道但不方便说,只能说非常过硬 —— 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A 君就已经开上奔驰了;我家住筒子楼的时候,A 君住的是大别墅。前几年 A 君自己创过业,搞了个小公司,最开始还是很不错的。可惜后来还是没坚持下去,最后靠家里人的介绍谋了一份差事,月入大概在 2 万左右,好的时候能到 3 万。

B 君,普通家庭出身,但学习非常优秀,在河南那个 "高考修罗场" 里能考到西安交大,毕业后在本地一个医院里当医生,丈夫也在同单位工作,只是科室不同。夫妻两口子月薪在 15000-20000 之间。

C 君,出身条件一般,但自己很努力。早些年当过销售,搞过维修,最后考公上岸,在本地某机关里任职,老婆也是体制内的,本地某小学正式老师。夫妻两口子每个月工资加起来,大约在 8000-10000 之间。

D 君,比较平凡,出身一般,也算不上太努力。在本地当协警,老婆是本地某民营企业的财务,夫妻月工资加起来大约在 5000-6000 的水准。

也就是说:一个胖东来的中层管理者(课长 / 处助级别),收入基本和身为 "县城婆罗门" 的 A 君接近,大约等于 B 君夫妻收入之和。

一个胖东来的基层员工,收入基本和本地高技术工种(医生)的 B 君接近,大约等于 C 君夫妻收入之和。

因此,某种程度上,对胖东来这份工资的含金量,更深一层的解释应该是: 一不靠父母资源,二不靠体制庇护,胖东来让河南小城市里的普通人,也有了一个可以获得高收入的机会。

许昌人有自己的野生编制,新乡人有自己的本地大厂。

只要你能力足够强,在这里,你的收入可以和那些有个好爹妈的 "县城婆罗门" 们平起平坐。就算你能力不够强,但只要你够努力,你也可以获得和那些考上 985/211 的学霸们一样的收入。

在三四线小城市,这种机会有多珍贵,不必我多说。

看看胖东来的求职火热程度就知道了 —— 招 30 个岗位,但却收到了 6900 份简历。

二、越分钱,越赚钱

不过,我们今天要聊的并不是胖东来有多舍得分钱,毕竟 "胖东来舍得分钱",这件事已经不是新闻了 ——2017 年的时候,胖东来就已经把 95% 的利润都分给了员工。民间的传言是 2001 年前后,胖东来赚 5000 万,就敢于拿 2500 万出来给大家分红。

原因比较复杂:于东来个人的价值观是一方面,分钱对于胖东来商业表现的刺激是另一方面。

对胖东来而言,越舍得给员工钱,企业就越赚钱。

在我看来,某种意义上来说,胖东来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家 "科技企业",或者说,于东来正在用科技企业的那套逻辑来经营超市 —— 华为、小米这样的科技企业,拼的是技术,赚钱的模式是砸钱搞研发,靠技术优势获得利润。胖东来这样的商超企业,拼的是服务,赚钱模式是砸钱搞服务,靠服务品质获得利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来看看胖东来的一些财务数据:2024 年,胖东来全年销售额接近 170 亿元(169.64 亿元),纳税 6 亿多,利润 8 亿多。

再是公司规模:2024 年,胖东来 13 家门店,总计员工 7000 余人。

具体每个职级的人数,网上没有公开资料,但是我们可以估算一下:

13 家门店,那就是 13 个店长,按照一个店长配 1 个助理,那就是 13 个店长助理。每个店下设 5 个处(生鲜、百货、采购等),13 家门店对应 65 个处长和 65 个处长助理。每个处下设 3 个课(蔬菜课、肉类课等),65 个处长对应 195 个课长和 195 个课长助理。每个课下设 2 个班,195 个课长对应 390 个班长。

排除掉上面这些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大约在 6064 人左右(按照 6000 人算)最后折算下来就是如下表所示:

一句话概括就是:2024 年,胖东来可能发了 7.5 亿的工资。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用会计学里 "工资利润率" 这个指标来说,沃尔玛这个世界商超巨头,2024 财年净利润是 155 亿美元,工资成本大约是 215 亿美元,工资利润率 0.72,即沃尔玛每投入 1 美元工资,可以换来 0.72 美元利润。

而在胖东来,2024 年的利润是 8 亿元,工资 7.5 亿元,工资利润率 8/7.5=1.07,即胖东来每投入 1 元工资,可以换来 1.07 元的利润。

看出来了吧,虽然商超行业出了名的辛苦,虽然全世界的商超行业都主打一个利润微薄,但胖东来员工创造利润的能力,比沃尔玛可强太多了。

你给保洁每个月开 2000,他看到地上有滩水能去擦一擦就已经算是敬业了。但如果你给保洁每个月开 6000,他就会把商场当成自己家一样打扫。

以胖东来内部收入偏低的保洁员来说,工资可以在 6000 左右,远超常规的 2000-3000,但是工作之精细是那些开 2000 工资的超市永远得不到的 —— 平时没人走的安全通道,楼梯扶手也要擦拭得干干净净,商场外面的井盖也要用刷子刷干净。有客人带着婴儿去逛胖东来,结果小孩尿裤子了。胖东来的保洁甚至还要问小孩子体重,送给家长两片尿不湿。

任正非说 "只要钱给到位了,不是人才也会变成人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二、别的公司,能这样分钱吗?

而关于胖东来的 "分钱哲学",大家经常说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别的公司也能这样分钱吗?

答案,很显然,不能。

不能这样分钱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性质和模式所限,二是价值观。

先说性质和模式的因素。

这几年我们在新闻上也看到很多企业去学习 "胖东来",在胖东来的指导下爆改了许多门店。但网上舆论对此的回应则是说这些企业学胖东来学了半天,结果只学到了胖东来的 "高标准",没学到人家的 "高工资"。

这其实比较强人所难。

胖东来不是上市企业,甚至是一家家族企业 —— 于东来本人持股 69%,对于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

换句话说就是,在胖东来的管理层,于东来的权力是超然的,想怎么分钱就怎么分钱。

但对其他商超企业来说,哪怕管理层想分钱,这钱也不是你说分就能分的。

以学习胖东来最积极的 "永辉超市" 来说,它其实永远不能完全模仿胖东来的这套分钱模式 —— 企业扩张需要融资,只要融资就要吸收新的股东。永辉超市是上市企业,它这样给员工分钱,股东们怎么看?—— 本来要发给我的分红,你怎么就发给员工当福利了呢?

所以,对于步步高、永辉超市这样的上市商超企业来说,学习胖东来的标准是相对简单的,但想像胖东来那样直接给员工福利,那就比较艰难了。

不过,好在人家确实也零敲碎打给了不少福利:接受了胖东来改造的步步高 2 月 11 日表示会给已经完成调改的门店一线员工发放利润分红,总额超过 300 万元。永辉超市也给了调改过后的店铺员工发了超过 1000 万元的利润分红。

所以,其实也不能说人家只学了 "标准" 没学会 "分钱"。

至于价值观层面,这个就比较见仁见智了,我也不适合说太多。

我只能说,不要去挑战人性:人的选择,是会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角度而变化的。我走路的时候,特别讨厌那些突然在背后按喇叭的司机,直到有一天,我学会了开车。

结尾:扩张,并非天然正义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提到过我家附近有一个 1997 年前后开业的商场,叫 "徐东平价广场"。

这个商场规模小,外观旧,也没什么新品牌,服务也就那样,但即便如此,它还是安安稳稳地开了近 30 年,哪怕周围崛起了包括万象城这样大而全的高端商场,哪怕街对面就有沃尔玛,它也根本不怕被抢了生意。

原因在于,虽然这个商场并没有随着时代而升级,但它依旧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 相比起周围的高端商场,它才是那个接地气的 "社区基础设施"—— 每到晚上下班时分,一楼的餐馆和超市里满满当当都是来这里买东西、吃晚饭的周边居民。我自己有时候遛弯到那边,也偶尔会去它一楼的蜜雪冰城里买个雪王大圣代尝尝。

放到胖东来这里,也一样。

企业们卷来卷去,说到底不过就是为了扩张。因为你要扩张,你就必须调动资源去拿下那些还没有被拿下的市场,而这些资源,其实本来是可以内部发福利的。

但如果你放弃扩张呢?如果你牢牢和自己的基本盘绑定在一起呢?

胖东来就是这么做的 —— 这么多年下来,只在许昌和新乡两个小城市深耕,深耕到了本地人基本把它当成默认选项,最后才磨磨蹭蹭好久才在郑州搞了个分店,结果还要等到 2026 年才能去。

我相信,如果胖东来也选择了扩张,也选择了把商场开到更多的城市去,那么他有限的资源绝对会耗尽在争夺新的市场上,再不会给员工们这么好的待遇。

几年十几年后,或许胖东来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会像现在这么吸引热搜,但别忘了,它永远有自己的本地基本盘,它永远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它可能不会扩张,但你说它会消失吗?

来源: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

打赏

打赏一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