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真的过剩了吗?
最近 "问政江西" 平台出了一则回复。 里面,万年县政府办说 2025 年将暂停英语教师招聘,理由是:他们科学测算出学生规模将逐年缩减、教师规模将剩余。 看看,出生人口从 2008 年的近 8000 人下降到 2024 年的 2478 人,非常震撼的一个数据。 就这样每年有两万左右中高考学生的县城,做出了变化。 江西进贤县更进一步,2025 年直接暂停教师招聘。理由还是生源下降。 而这并非个例,放眼江西全省,大抵如此。 中小学招聘老师数量在过去五年缩减程度是 84%,这还算好的。 特岗教资招聘人数的缩减更是达到 99.5%。 老师减得快,是因为学生少的快。 但学生少的快,不只让老师失业,还可能迫使幼儿园歇业。 澎湃发布过一个数据,叫:比人口减少更快的,是幼儿园的消失速度。 2023 年幼儿园关停比例最高的十个城市里,江西占了三个,是数量最多的省份。 时代的风变了方向,从来不打招呼。 而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被吹得昏头昏脑。 其实,缩编的事真不新鲜。 以最近一年为例。 济南市平阴县说受教师超编、省市严控进人计划的影响,2024 年不组织社会招聘。 衡阳市衡阳县也宣布向其他事业单位分流教师。 鹤岗的教师分流,分流去了社区街道。 宁波、北京、贵阳等地也有教师退出机制。 这其中有的末位淘汰,有的让教师待岗、转岗、降级,各有各的办法。 老师实在太多了,未来只能少招、精招。 有的少招,少招到学校干脆消失了。 最近,洛阳伊滨区就打算将 13 所小学注销。 拥有八十多年校史的嵊山镇小学,有海景心理咨询室,有艺术教室,但在去年夏天,这所 "中国最美海岛小学" 也撑不住了。 网友爆料仅剩的 70 名学生被送到了隔壁岛的新学校。 这种哀愁写遍了小红书。 一则 4 万赞的笔记《不会再有孩子来上课了》里,作者不免深情地回忆:
可少子化时代不就如此吗,人少了,幼儿园就少,紧接着小学也少下去,没什么新鲜的。 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18—2022 年,全国小学数从 16.18 万个减少到 14.91 万个,减少 7.85%。 这时候你可以说:教师过剩。 但你真的知道时代浪潮的变动细节吗?看最近几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的数量: 2020 年,10.5 万; 2021 年,8.4 万; 2022 年,6.7 万; 2023 年,5.2 万; 2024 年,3.7 万。 教育格局深受人口结构变化,这样的话翻译一下,就是教师招聘跟着时代走。 但奇怪的是另一边教资考试似乎依旧火热。 2020 年,报考 990 万人; 2022 年,报考 1144 万人; 2023 年,报考 1256 万人; (恶搞教资面试场面的段子) 当教师资格证都比研究生文凭还烂大街时,教师就进入了地狱开局: 他可能比自己教的那批去读大学的学生,还早失业。 这时候有人松了一口气。 生育率下降了,生源少了,老师工作量少了,所以缩编理所应当了吧。 但老师工作真轻松了吗? 初看似乎如此。 毕竟有的乡镇学校只有零星几个学生。 翻翻类似帖子,你会发现 老师数量都比学生多了,那就算不克扣体育美术音乐课,还能累到哪里去呢? 我都能干了! 但来自一线的声音还是四个字:分身乏术。 他们说: "这农村一个老师一周 20 多节课" "老师到底哪里过剩,我体育教育专业,现在一周 30 节课!" 个人吐槽的背后有数据支撑。 一份 31 省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情况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平均为 54.5 小时,远超劳动法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的规定。 一份教育部督导组 2021 年专项检查显示:65% 的县域学校教师需参与政策宣传、拆迁动员等非教学事务。 一份学术论文里指出,乡村老师还要参加精准扶贫、巡逻防溺水等等村务工作。 换言之,你到乡镇当老师,你就不只是教师; 你还得是乡镇府工作人员,KPI 一点不少,奖金可能一点不多。 问题来了,为啥老师过剩了,反而老师更累了? 很多吐槽指向一个方向:行政班子占了有编老师的名额,而且不干活,只负责拿荣誉。 那就招一些便宜的没编的老师。 这时候教育质量问题也摆在台面上了。 小红书上很多笔记表示,自己有点管不住孩子了,孩子学不进去,语文都可能大量的不及格。 这算好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翘脚睡大觉,你打不得骂不得。 评论区的同行告诉这位女教师: "所以啊,教师这个行业真的要靠热爱和信念支撑了。" 更别说考核往异化老师的方向发展。 把教师工作细化到师德都能打分,那老师光为了考核就付出了大部分精力,这时候又有多少时间关注孩子成长。 慢慢地城市与乡村的教育质量有所拉大,这就是教育现状:稍微不均衡。 是不是不好说,但这揭露了教育的割裂。 你表示,我小时候去少年宫上兴趣班,一年也就花四五千,不贵啊;他会反驳,我当年买不起教辅,更没听过少年宫三个字。 你倡议小班制,觉得二十人小班制能解决老师过剩问题,也能提升孩子成绩;他表示,地方都没钱,而且谁说小班制就能提分的。 多久能达成共识,多久能改善呢? 都不知道。 好在这些现象多少在被扭转。 抖音上很多视频高呼,双休的风吹到了自己这边。 爆款视频背后是多地推广的 "风潮":
为啥突然风向变了? 因为随着生育率的下降,新科技创造新岗位,未来很多人不用靠卷死对手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了。 所以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休息的时间。 孩子有了休息,打工人也能休息,老师也能休息。 未来,不要下班了,还端着牛马吃草的姿态。 也不要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创造神话。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老师、校领导都像人一点,而不是相反。 我们花了很多年明白这个道理。 与其说大家相信 结婚率和生育率会出手,不如说更渴望回归正常生活罢了。 来源:雷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