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9】特朗普或无意中终结了一个时代

chuntian @ 2019年06月17日 浮世汇

【1】@静静的顿猴 

我妈说,“行了,别讲了,你做什么都有一堆理由。”

我感到惊愕,我这一大把年纪了,做事情无论对错都会有理由吧,如果希望我没有原因地做事情,是不是等于希望我傻

父母到底什么时候希望小孩会说话,什么时候不会说话,什么时候希望小孩傻...

my favorite person自己的妈妈挺喜欢我,她问我,你妈妈有没有以你做的事情写的文章为骄傲?
我说,现在是以我为耻辱啊。

我路遇陌生人袭击性侵,再守旧厌女的道德家对于当时的穿着、时间、地点、行为举止也不可能说出我有哪里错了。她唯一说的是,“你怎么把自己的生活搞成这样,XX也不行,XX也不行”。我就挂了。之后也没有再谈过这件事了。

我查出疑似恶性乳腺肿瘤,她说,“你怎么这么不省心。”之后也没有再谈过这件事了。简直是难以理解的逻辑和反应。当然说难以理解是修辞。能理解的,我也不傻,但就觉得it makes no sense. “咦?Ha? ”的感觉。就好像一整个中国我所不喜欢所想要改变的部分集中浓缩地扑面而来啊。

但她自己又是个开明快乐、受过教育、看起来不封闭的人,刚刚结束一次一个多月的公路旅行。现在跳完肚皮舞出来,接这个电话。

所以人真是很多面。我自己也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不是这样的妈妈。希望自己能朝好的方向去,不要在十几岁、二十几岁达到一生理解力、改变的潜力、和爱的能力的顶峰。

我永远也不要对自己爱的人说“你怎么”。

有时候觉得跳个楼就一了百了了,但是实在不想跳楼,我还挺喜欢自己的生命,虽然不喜欢生活。也觉得跳完楼就更像耻辱了。现在她这样说时,我还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对自己说,我不是。

所以希望天下小孩都能快一些长大。童年没什么意思,受庇护再快乐也是别人保证的快乐。独立生活再难过也是自己的生活,没有谁可以夺走。well也有人可以夺走,今天就不说敏感词了 

童年(以及所有深度依赖于他人供给又有强烈权力不平等的生活),既受照顾,也是别人的麻烦,你看育儿亲子公众号,写的那些甜蜜的抱怨中的甜蜜与抱怨两方面都是真的,会让人麻痹也应当让人警觉。

我觉得很多人对孩子是逐渐“累觉不爱”了,或者逐渐疏远了,或者不认同了,或者反感了,或者不在乎其死活了,只在乎其形象。这种机制与爱情与婚姻是一样的。而且它比爱情婚姻通常要难以彻底切割一些——不是因为软弱或者受限于传统或面子,而是因为幼年时的照顾确实是一种恩德啊,你是因此而活下来的,并不是你说“又不是我要被生出来”就够的,至少我这样认为,所以我一直也不觉得事情像“与父母断绝关系”那样容易。而父母与孩子切割又更难上许多。

所以在不爱了之后,亲子之间比恋人比夫妻更容易觉得对方给自己带来麻烦,或者嫌弃对方、觉得丢人。因为不那么容易靠切割来解决。

但家长通常不肯承认自己不爱,不肯承认自己与孩子之间也是亲密关系的一种,总在援引天然的感情作证据。“我当然在乎我的孩子”,“我那样做当然是出于爱。”

其实,即便生育前后父母之爱有生理学上的因素,那和如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的你,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没有什么感情真正天然、真正普遍。所有感情都在具体之中,也都在变化之中。

Joan Didion在《蓝色夜晚》回忆录中写,自己领养女儿时,最大的恐惧是,“如果有一天我停止爱她,那怎么办?” 这种恐惧产生的前提,是知道孩子是对方,是“他者”,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人,知道没有什么关系绝对恒久,彻底自然。伴随这些认识也就有反省,有努力。

中国许许多多的家长,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已经不爱了,或者不知道自己从没有爱过。

【2】@罗淼_吐槽用 

毫无疑问,我顾客国享受着世界第一的快送服务,无论是低廉的价格还是迅疾的速度。

然而,无论是快递还是外卖,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线的员工那些鸡贼地、打着擦边球的行为:

譬如明明该送货上门的,结果只送到楼下;起初还会打个电话通知,后来连电话也不打了;

譬如明明外卖不能按时送到,却要电话跟你商量,先点送到,好多赚一点点薪水;

再譬如在高峰的市区,横冲直撞,几乎视死如归。

为啥?因为时间。因为整个公司的激励机制,都是在驱策着、压榨着他们,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完成尽量多的工作,否则,就只有极低的基本薪水。

而上面那些问题,如果肯雇更多的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逼着一个人干完两个三个人的活,明明就可以解决的。

妙的是,这种压榨的机制,不光施加在员工,还施加在客户。为了抚慰客户可能的反感情绪,都有一个投诉的按钮;每一个投诉按钮按下,结果无一例外都是杀了最一线的快递员献祭给客户看——

可是客户投诉,本来不是想解决问题吗?

但是解决问题,那就又回到前面了——这根本上还是得多雇人啊!增加人力成本,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拼命抽打一线员工,作出一副在解决问题的样子——

你不是投诉吗?我都罚款了,还要怎样?

我……我想下次收快递能有人真的送货上门……

啊?还不满意?那我开出他!开除他总可以了吧??他吃不起饭了失去工作了你还投诉吗?

我……好……我不投诉了……

——看吧!就这样,用严苛的惩罚机制,他们从员工那里收到了罚款,进一步压低了成本;更用道德绑架的手段,从顾客那里强行扣出了更多忍耐的空间。

这本质上,跟盗匪攻城时驱策难民走在队伍最前面,是一样的下作。

这种下作最最绝妙的地方在于,把明明真实存在的两大矛盾:

雇员和公司之间的矛盾——极高的工作压力和极低的薪水

以及

客户与公司间的矛盾——声明的服务和实际的服务不符

统统掩盖在一个生造出来的矛盾下——就是雇员和客户的矛盾。

把两种群体与公司间的矛盾,变成了两个群体间互相的厮杀,当这两个本该跟自己有矛盾的群体厮杀得越厉害,自己就越可以高枕无忧,偶尔出来立个牌坊就好。

这些道理,其实一点都不深奥,稍微想想就明白。

所以,在这个事件里,我最最生气的,是作为国家之公器的机构,居然没有去阻止,甚而至于是在挑唆这种群体和群体间的厮杀,变相地去庇护那些真正不愿付出代价而故意制造矛盾的团体。

我是顾客,我有投诉的权利。

你是一线雇员,你并不该为每一次投诉负全部责任。

身为公司……如果不愿意,那那些批评的、强迫的力量应该加在公司身上,让它不得不真正解决问题。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顾客不敢投诉,员工战战兢兢,公司乐见其成,而媒体——媒体居然在煽风。

【3】@祝佳音:一份近日公开的文件披露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在2017年6月于洛杉矶进行的一场讨论。在讨论上,来自德州的“赞美美国和耶稣基督”学会的三位导师向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48岁的堪萨斯牧师路易斯在会议上发言,他认为学院在导向上已经愈发偏离美国人民的利益。他指出,以《勇敢的心》为例,影片描述的是苏格兰独立的故事,虽然反对压迫、呼唤自由是我们美国的普世价值,但编剧在剧情上一味追求刺激,罔顾史实,过于美化威廉华莱士,在片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位美国开国先贤——没有林肯、没有华盛顿,甚至没有川普!“我看不出这部影片能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牧师说。他还列举了描写温泉谷战役的《斯巴达300勇士》。他指出,片面强调斯巴达贵族的“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不客观的,影片缺乏对斯巴达国家体制的反思和批评,更没有展现出大陆军对于温泉谷战役的意义。当主席试图提醒他当时美国土地上还只有美洲野牛的时候,他表示“我不需要你提醒我这些,先生,看看你身后旗帜的颜色!”

“赞美美国与耶稣基督”学会的诉求是收回这些影片的全部荣誉。“这关系到美国孩童的未来!”他们警告。同样被提出意见的影片还包括《阿甘正传》(对史实缺乏严肃,戏说历史)《MATRIX》(色调过于消极,故事缺乏对美国的赞美)《冰雪奇缘》(历史观虚无,价值观扭曲,宣扬女人也可以当女王是为希拉里助威)等作品。

原文刊载在反正你们也上不去的随便一个网站,相信我,是真的。

【4】@于帅洋是琢玉郎 

我个人非常反对强制本科论文制度——我在说的,是国家制度,而不是哪个学生、哪个院系是否可行。如果国家制度要强制本科写论文,那就该在全国的本科阶段都下力气培养研究能力——我国有几家学校有能力做得到?

目前的本科教育的根本制度,本身没有“research track”的设计,全都是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目的的课程化教育,非常少数的好学校能够全面性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且不说很有限,就算是认知能力也不是研究能力。

你没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怎么能全面要求学生做研究、做毕业论文?

每天让理科生学些有的没的的文科课,大量挤占学生的时间,却不系统性的设置研究能力培养的机制,这不是素质教育、这是丧智教育。然后来管教学生不能抄袭、必须认真做毕业论文,可能吗?! 

【5】@李静睿的昨日世界 

一说人生选择的问题,就会有人轻轻松松说“出国啊”,我真的不知道他们都生活在哪个中国。我爸妈从来没有出过国,我们在纽约住了一年,东京住了好几个月,在纽约租的房子一百多个平方,但(我觉得)他们就是因为对出国这件事有心理恐惧,始终不肯过来玩一玩,我想带他们坐一次去日本的游轮,也是各种搪塞各种号称懒得去。我家亲戚的下一辈,我外甥和侄女因为我在北京,父母不用担心住宾馆的费用(这两家也是亲戚里经济条件最好的),才坐火车到北京来玩过一次,你们真的很难想象小地方的孩子看到长城和天安门有多欢喜,别的孩子都没有出过四川,没有坐过飞机。上次在老书虫和一个澳大利亚作家对谈,被问到中国的现实,我说我自己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割裂之中,在北京,我的朋友们好像基本已经不把出国当成一回事,说去东京就去东京,说到巴黎就到了巴黎。但回到四川,我家还有亲戚的父母八十多了,仍然要摘橘子摘菜,四五点钟就进城来卖,一天挣不到二十块钱,欢天喜地坐那种又臭又破的中巴车回村里去。前几天我和萧老师十周年,借机请亲戚们去农家乐玩了一天,两桌人两顿饭大概两千块,剩了很多菜,我姨妈全部打包回去了,我说天气这么热,你也吃不完,要是坏了记得扔了,不要吃了坏肚子,她说没事,可以回去冻在冷冻室,冷冻的菜两个月都不得坏。 

【6】进一步了解“鸡血疗法”之来龙去脉

【7】基辛格可能一语成箴 

   卢麒元  2019.06.09
基辛格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了一句话:特朗普或无意中终结了一个时代。我确信,《金融时报》记者完全不能理解基辛格的本意。那么,特朗普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可以概括为,美国一强独霸的黄金时代。可惜,特朗普的封闭主义,将美国变成了横跨两洋的孤岛。一句话,美国一强独霸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特朗普不善于将政治与经济分别处理。通常,在美国人眼里,政治上中国是敌人,经济上中国是朋友。老奸巨猾的美国政客,政治上对华强硬以获得选票,经济上对华宽松以获得利益。特朗普搞错了,他玩两手都要硬,政治上强硬,经济上更强硬。问题是,他需要削减2000亿美元贸易赤字,他需要2000亿美元基建垫资,他必须与中国进行深度经济合作才行。可惜,特朗普被愚蠢的极端右翼政客(包括诡异的流亡华人)害死了。当中国彻底放弃中美连横的想法,与他国合纵之势就水到渠成了。至此,美国的政治经济优势汤然无存,也只能在孤岛上沉沦了。
老实说,我是很惧怕基辛格的。从马歇尔到基辛格,美国的战略大师们基本没有失误过。

【8】@知书少年果麦麦:看到首页一个关于「如何适应时代」的讨论。

想到了村上春树曾经的一段发言。
在我看来也适合作为年轻人的行事方向之一。

村上: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脚步,被名为‘效率’及‘便利’的丧犬们追上。

人终有一天会死亡,消失。但是人性会留下来。它将永久地被传承下去。我们首先必须要相信这股力量。」

「很多事情未能尽如人意,让我感到可惜。但我认为你们走的路,最终绝不会白费。现在乍看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在看不到的地方,确实起了丝毫变化。

你们走过的路,已化作事实留下来,没有人可以无视这些事实。世界亦会根据这些事实而改变。今后,请你们继续努力,一点一滴改变这个世界。我仍会为你们加油。」

总结一下便是:

1.适应时代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的底线。

2.我们能做到的不多,但有一点是一点,走一步是一步。努力不会抹消。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