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94】报纸关停潮之后 现在轮到电视频道了

chuntian @ 2019年07月04日 浮世汇

【1】@陈生大王 

我有一位亲戚姐姐,农民家庭出身,没有文凭,打工数年后随波而上,长袖善舞之下,年逾四十,积累起上亿身家。

她曾经有过一段挣扎的苦日子,很年幼就结束学业外出打工,干过收银员,也做过服装批发。有一次去看望她。她租住在一间老旧红砖房里,灯光昏暗,所有厨具加在一起,就只有一个电饭煲。
姐姐没什么好吃的招待我,就蹲在地上默默用电饭煲煎了两个蛋。

听说我搬到东京旅居,她昨天带着全家老小飞来找我。

我问姐姐住哪间酒店,用地图一看,距离我60公里,单边车程两个小时。相当于她住了一家唐山的酒店,同时声称自己在北京。

姐姐:通过旅行社预定,便宜,就可以凑合。

我:酒店到市区,你们五人地铁往返大概1300元。包个中国人的黑车吧,我问过了,接送1600元。

姐姐:贵了。我们那儿60公里黑车最多200,就坐地铁。

我:东京地铁很复杂。你不会英语日语,不会用手机地图,怎么走。

姐姐只回复了一句话,铿锵有力:车到山前必有路。

当时我就觉得在警察局接到他们一家老小指日可待。

姐姐又问:带了小孩,可不可以去一趟迪士尼,不进去,就让她在门口看看。

我:不可以,东京出发迪士尼往返两个多小时,去看个大门我不接受。

今天碰面后,先去了皇居外苑,也就是天皇家门口的绿地公园。姐姐的公公身手矫健,一路小跑尾随,正准备徒手擒住草地上的鸽子,在电光石火之间,被我赶快制止。

转弯去银座,姐姐说没什么要买,国内的已经够好了,她化妆品用的是新加坡一个直X品牌,也不用买。

那先去吃饭,不能吃生的,炸的以及牛肉。因为都上火。我问要不要吃冰激淋,姐姐赶紧说,不吃不吃,我们和外国人肠胃不一样,把肚子吃坏了不划算。

我点了一杯可乐,姐姐语重心长地说,她看微信上说,可乐可以把整条鱼都腐蚀得干干净净。她把家里的可乐都倒了。

吃完饭,姐姐想起要帮亲戚代购。进商场一问价格,50ml,890元。亲戚说奇怪,找日代买100ml只要900元。

两个人一合计,得出了结论:商场东西就是卖得贵。

带她们顺便逛了逛商场楼下的食品超市,姐姐说想回酒店了,东京也看得差不多了,和成都没什么区别。
我一看时间,下午3点。赶紧说这才逛了两个地方,东京很大,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我还得请她们吃晚饭。姐姐说不用,明天一大早就要走了,她想回酒店睡觉。

姐姐在食品超市选了一份小盒饭,一个饭团,一个寿司卷,作为她们五个人的晚餐。她说从国内还带了吃的,应该够了。

送她们到大巴车站后,姐姐挽着我拍了照片,叹气说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再见了。我说随时可以来啊,我来安排你们玩。姐姐说既然来过这个地方,近几年就不能来了。

姐姐真的挺有钱,去看别墅直接就买样板房,池塘养的锦鲤几万一条,写字楼一层层地买,商铺一排排投资。
我和姐姐感情也真的很好,小时候她断断续续照顾过我不少时间。但长大后我们常常四五年才见一面。

这次见面,我觉得有点遗憾,没有对错,但似乎财富没有让她更快乐,也没有让她的人生更开阔。

而我们的世界似乎也在越来越远。

【2】@张洲 

小小说:艳红被泼水

这次会议上,正在激昂阔论的艳红被人泼了水,一般人被陌生人近前时的第一反应是躲避,这似乎是一种人类天然的条件反射,是呵,谁知道对方拿得是什么?是水?是尿?是硫酸?浓硫酸?硝酸?比硝酸强十倍百倍的酸?然而,艳红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临水而掬,那嘴角掀起的、不易被人察觉的小小弧度似乎在说:“倒,倒就好,你若倒了,我便和你割袍断义”,所以,那人果真倒了。

肿么办?报警吧!艳红的大秘这辈子对法院的程序了如指掌,毕竟轻车熟路常常吃官司,但从来没报过什么案,于是乎,他从自家引擎上搜到了排名最高的警署。

大秘急切地拿着电话刚要汇报警情,只听那边说:“偶们查到你的这个帐上有黑金,前几天你们是不是去过境外赌博?”

大秘一惊:“我操,这警察好厉害,这事他都知道?”——忙回道:“是……啊,确实有过那么几次,但这次报警不是为了这个,是被人泼水了”

警察说:“你先不要扯这些没用的,你的葬户涉嫌黑社会,为了表示你的清白,你要先把钱打到我们的葬丧来”

对方警察一口台湾腔使大秘产生了严重怀疑,他问艳红,这个台湾腔是不是有些异常,艳红微微一笑,说:关于这件事情,我只说两点。

1,互联网使人们的距离拉近,这也是internet之意义所在。对不起,我又夹杂英文了,习惯,习惯。

那么我要说得重点是这个2!2:你从自家引擎搜出来的警署,自家都不信那还能信谁家呢?我忘了Franziska是在Buenos Aires说得还是在Dar es Salaam说得,不要怀疑自己葛儿,怀疑自己葛儿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3,sorry,3我就不说了,我一贯遵守协议,说只谈两点就只谈两点。勇敢去做吧,要像个Man!

大秘接到命令,一脱责,胸怀就相脱僵的野马,说了一声:“好唻!”回头忙问警官:“是全部都打到您的账户上吗?几百亿?”

警官一听这个数懵了,说:“等一下,我问一下老板,啊不,是问一下领导,看看我们的卡有没有装这些钱的容量哈,现在我们的盘是128G的U盘,这么多钱全部装下恐怕有些困难,这边建议亲稍微等一下哈,我给你转个检察院”

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来电话了,张口就很不礼貌,说:“鸟”
大秘此刻心情放松,他忘了自己正在报案,平时的跋扈水到渠成:“你才鸟,你全家都是鸟,我们的引擎适合中国国情!”
检察院的说:“我是缩,你好,读得有一点点连,鹅乙”
大秘如梦初醒:“哦哦哦,是这样的,警署的工作人员让我们把钱全部打到您的账户上以示清白”
没想到检察院的人情急之下也忘记了身份,居然大吼起来:“你们TMD有什么清白可言,你们做了那么多桑天害理的事,你们难忘不记得那个魏则……”,检察院的人好像突然想起了些什么,收敛了语气说:“刚才不是我的声音,是有个混蛋的同事过来胡缩八道了一通,我也听不懂他乱讲了些婶磨,那好,你记一下我们的账户,是工桑银行的卡噢,对了,你要快一点噢”

大秘这边紧着记,一边用自家的引擎搜索着该银行的名字,出来个网页,看着有些粗糙,根据上面的提示,一步一步的按照检察院的意思汇款,汇到20万的时候,突然汇不进去了,见过大风大浪的大秘突然想起来,每日限额就是20万。于是,他要把这个情况跟检察院的人汇报一下。

大秘办事缜密,智商超群,毕竟是就职于那家搜索引擎的资深员工:“有没有VIP通道可以全部汇出去?我们艳红可一直是走VIP的,现在只汇了20万,进不去更多了”

检察院的人说:“20万个毛,一昏钱都没有收到好不好,你是不是上了一个假网站?这次你一定要上真网站才可以啊,TMLBD的,假网站搞什么限额,搞得跟真的一样!都是同行,有必要弄这么屌吗?干林娘”

大秘越听这个口音越不对,检察院的人说话为啥娘里娘气的?他想起曾经在周官屯第六大学九分校实习的时候有个台湾同学很熟稔,他有个口头禅是台湾人必说得,嗯,试一下便知分晓。

大秘问检察院的:“如果实在汇不进怎么办?”
只听那边说:“加油加油加油”

确定是骗子无疑。

机缘巧合,经验至上,大秘机智的为公司挽回了数百亿的财产,艳红为了鼓励他,现在再从自家引擎上搜大秘名字时,众所周知,他现在排名在第一位。

【3】@曾鹏宇 

#月薪五万养不起一个孩子#看了那篇刷屏的文章,妥妥地在贩卖焦虑,其实孩子应该怎么养,应该花多少钱养都是个人的事,跟孩子无关,但跟你有关。

讲一个例子。有一次小朋友从学校回来,拿了一张旅行社儿童国际冬令营的宣传单,问我要不要报名,还说很多同学报了。

我看了一下,原来是安排孩子在寒假的时候去新加坡,时间大概有6天7夜。行程表里列了很多的景点,主题是科学探索之旅。

至于费用,每个孩子好像是3万元(时间有点久,具体数目记不清了,但差不太多),如果家人同去,按人头收费。

看得出小朋友很想去,尤其学校有其他孩子报名的情况下。本来我都答应了,但想想又觉得,如果只是让他这么去,对他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来说,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其实做过很多我们觉得应该做但做了之后又不明所以的事。等我自己成了父亲,才深深体会到养孩子绝对不是花钱就一了百了的事。

我跟小朋友说,如果你想去,那就先列出你想去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

在那之前小朋友外出旅行都是跟着大人走,我的这个要求让他觉得很新奇。他真的花了大概三四天的时间,在网上找各种资料,还翻各种书籍,做了一份孩子版新加坡旅行线路图,也是在7天的时间内,可以去游览哪些地方。

虽然很稚嫩,但的确用了心。

然后我们又和在新加坡的朋友联系,让对方帮忙做了进一步的筛选,朋友补充了几个很适合孩子去但游客并不太熟悉的地方,比如圣淘沙岛上的失重实验园、滨海湾的儿童美术体验馆。

另外还把几个很适合合并游览的景点调整到了一天,比如新加坡动物园、河川生态园以及夜间动物园。

然后我让他把自己做的线路图和旅行社冬令营行程去做对比,他惊讶地说,为什么那么多不一样?

除了鱼尾狮这样个别的著名景点之外,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大多是成人更熟悉的旅游地点,其实并没有太多跟孩子有关的特色,甚至还有一天是在某Shopping Mall进行“科学探索”。

我说这两个行程,你更想去哪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说,当然是这个。

本来那一年我们全家的出行计划已经安排好了,但想了想还是做了调整,而且不是他一个人去,而是全家人都去,就当是换个地方做新年旅行。

那次的旅行特别愉快,都记录在#刀少新加坡# 这个话题中了。

至于最后的开销,其实远低于旅行社的那个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全家都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也觉得印象深刻。

回来之后小朋友在一次班级分享当中专门讲了这次旅程,因为是他自己做的计划,所以讲得很精彩,老师还发给了他一个榜样卡。

我问他,那你们学校其他去新加坡的同学是怎么讲的?他想了想说好像没看到那些同学有做记录。

这就是主动有心和被动无心的区别,养孩子这件事情更是如此,不要觉得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一切事就跟钱有关,其实在现在的社会物质环境下,大家缺的不是钱,而是耐心、周全和认真的思考。

即便同样是花钱,有目的的花钱和无意识的花钱也绝对是两个效果。

经过四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很多地方已经逐步摆脱了物质贫困,但很多人依然需要解决精神上的单一,有些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推到钱和孩子身上。

还是那句话,花多少钱养孩子,其实和孩子无关,和你有关。

【4】@张欣-economicdaily 

报纸关停潮之后 现在轮到电视频道了
  在苦苦挣扎了几年之后,2019年似乎成了纸媒大面积“阵亡”的一年。

  从2018年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家报纸宣布停刊。
  纸媒日子不好过,电视台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据内部消息:辽宁卫视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北京台收入减少了十个亿,央视首次不招毕业生了,河北卫视靠贷款维持……

  虽然以上消息未被证实,但能够被证实的是,2019电视台广告招商全面下滑,有电视台因播出违规广告被停播勒令整改,为缩减支出上海东方卫视直接砍掉了两个频道,多地电视台爆发“讨薪潮”,许多三四线县市广电台的栏目,招个实习生都困难了……

  上海东方卫视关停两电视频道,电视频道“关停潮”或将来临。

  广告业绩,是电视台生存的根本,尤其对于地面平台。

  2012年上海地面频道广告收入为33.93亿,而到了2017年却只有9.85亿,5年时间下跌了71%。

  因为广告收入太差,为减少成本支出,集中精力办好主频道,2019年1月1日起,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多个频道进行重大调整。

  很显然,上海对于电视频道的关停和整合,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电视台改革的前沿,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大势的务实举措。

  全国4000多个电视台,还有更多的电视频道比上海东方卫视更惨,大多数都在半死不活地苦苦支撑,而上海对电视频道的打破重组,似乎意味着全国电视频道的一次大削减和大重组即将来临。

  接违规广告维持业绩,有电视频道被广电总局停播整改……

  事实上,虽然日子不好过,但不是每个卫视都有主动砍掉频道的魄力,大多数电视台都信奉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有些电视台不得不抛却底线,顶着风险,去接一些低俗擦边球广告。
  纸媒大面积“阵亡”之后,4000多家电视台距离死亡还有多远?

  纸媒停的停,并的并,整个市场一片狼藉,即便坚持着的媒体也都半死不活,岌岌可危,现在终于轮到了电视台。

  据了解,中国是中央、省、地、县“四级办台”,部分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城镇办起了五级办电视,也就是说,还有“镇电视台”!

  据2010年统计,中国有4000家电视台,24000多个频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个数字估计只多不少,而且还没有统计一些镇电视台。

  中国是全球电视台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多而不精,乱象丛生,很多电视台靠“吃政府饭”才能勉强维持。

  更严重地是,这么多的电视台导致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相比报纸杂志,电视台虽然有更高的传播效率和营收,但是如果不是有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电视台恐怕已经倒闭了一半以上。不过财政拨款终究只是杯水车薪,不可能挽救一个产业的没落,电视台的处境只会越来越尴尬。

  对于小电视频道来说,只能接一些“养生内裤”、“强肾汤”、“保健丸”、“大肚贴”这样的擦边球广告勉强度日,如今这些广告都是广电总局打击的重要对象,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这些小电视台已经摇摇欲坠,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暴毙而亡”。

  经过这几年影视环境的变化,电视台的阵痛期一过,终将迎来消亡期,而电视台的倒闭潮,或将先从地市级电视台以及卫视频道开始。

  当然,因为体制问题,电视台还不至于急速崩盘,但是电视频道的关闭重组,已经不可避免,只不过是“哪个频道先死哪个频道留下”的问题。

【5】@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我这两天看了关于德国的两本书,有很多启示。在全部发达经济体中,过去几十年德国制造业衰落的程度是最轻的,目前占经济的比重依然维持在高于20%的水平,而美国英国等国基本上也就是10%多一点。一般来说,解释发达国家制造业衰落的主要逻辑就是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于是制造业就逐渐转移到了其他工资水平更低的经济体中,发达国家逐渐向全球价值链中上游转移,像美国就是绝对的上游。此外还有机器替代人的因素。但这种逻辑为什么不那么适用于德国呢?

我认为上述逻辑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人力资本边际收益变化的因素。成本上升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于收益没有上升,最终导致净收益下降。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与其说是人力成本上升,不如说是劳动力边际净收益下降更加准确。而劳动力边际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素质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劳动力素质越高,单位劳动的边际收益自然越高,越不容易转移到其他经济体,也越难被机器替代。目前机器依然还只能替代简单劳动,不能替代复杂劳动。

那为什么德国劳动力边际收益能更好的维持呢?最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素质相对高,而这又与德国的学徒制高度相关。德国虽然大学不行,但是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牛逼,这使得德国可以长期在制造业领域维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而反观老美就是另外一番景象。美国虽然大学厉害,但现在已然演变成了富人的大学,一般老百姓读完得吐血,会背负沉重的债务。美国超过80%的职位都是低端的,低端职位必然对应着更低的薪酬。读不起大学,又没有德国的这种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自然整体劳动力素质的平均水平就不行,制造业外迁也是必然的,因为国内劳动力无法胜任低端劳动,中高端劳动需求也在随着产业外迁一部分转移到了我朝等其他经济体。

这就是过去二十年上演的经济故事。发达经济体制造业衰落转移的不仅仅是低端劳动力工作需求,其实也包括中高端劳动力需求。而这种需求的迁移本质上并不是新兴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劳动的“抢夺”,而是其自身劳动力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只能是由国外部门来弥补。

一个典型事实是,即便是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国中高端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是缺乏的,所谓的失业主要发生在低端劳动力。美国人劳动力结构的失衡无法匹配其制造业的需求,最终导致了制造业的外迁。而这背后是美国教育体系出了问题。中高端教育资源逐渐变成了富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变成了真正的“精英教育”,也造成了贫富分化问题。

“精英教育”的结果不仅仅是制造业外迁,同时也带来了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阻断了美底层民众实现代际跃迁的重要通道之一。所以搞好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经济体实现长期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

【6】@沉约言 

强烈推荐,部委互相使绊子,中国金融乱像。

豆瓣网友评论:
《红色资本》这样一本书,被两个熟悉中国体制的外国人写出来绝不是一种偶然,因为中国人是绝对不会写的,因为中国人写这样的题材要么是知者不言、要么是言者不知。而外国人涉足这样的题材,要么可以用文化不同不受体制的顾虑解释,要么可能是被用来做攻击政治对手的工具(阅读中强烈怀疑不排除体制内的弱势反击强势的一种手段)。

读完此书,有几个启发:

第一、金融是一种新型的统治工具,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传统浓厚的国家,2015年美国金融学年会主席的发言是金融能造福社会吗?只有充分尊重规则,充满竞争性和包容性的金融体系才能得到良好发展。不受规则约束的金融安排只是社会给政府当局发的一张还款期无限长的信用卡;

第二、对中国的利益格局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感性认知。之前一直对利益集团这个词耳熟能详但却知之甚少,对利益集团阻碍改革的方式、路径和原因也体会不深。读完此书,猛然间突然觉得银行只是利益集团的马仔,证监会只是背黑锅跑龙套的,真正的主角是那些央企大佬。资本市场很傻很天真,国企改革、军工大发展、整体上市、资产证券化,这些终极目的只是吸取社会财富的金融手段,很少会真正考虑回报股东与资本市场。实在看不出当前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能带来什么大牛市的逻辑,资产证券化加大了筹码供应,低效资产证券化拉低了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业务半径扩大使得经营层利益格局更加复杂治理机制更差。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工业资本是由工农产品的剪刀差,由农业补贴工业,由农村补贴城市积累起来的。中国的金融资本是由储蓄的负利率积累起来的。对中国的利益格局和其内在运作机理了解越深,对普通大众如何在金融制度和经济规则之下有意无意处在利益弱势的角色地位的逻辑就会了解更深;

第三、有一种让人感到不安的悲观若隐若现的出现在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当人口红利、全球化、城镇化的驱动力日渐减弱的同时,公共债务的问题、体制僵化的难题却已迫在眉睫。过去若干年,中国始终处在一个上升的债务周期中,重来没有经历去杠杆的长周期,这样的周期通常以长达60~80年的长度出现,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只会经历一次,因此决策者通常在处理长债务周期中也会缺乏经验。如果这样的去杠杆的过程出现,会出现日本失去二十年那样的状况,那么,届时我们如何保全自己的财富?是买黄金、买债券、持现金、换美元还是拿房产?这是每个中国老百姓需要考虑的大类资产配置问题;

第四、体制的癌细胞似乎是难以治愈的绝症,基于宏观调控的化疗与基于鼓励创新创业的放疗似乎都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资本转来转去始终还是在围绕具有政府隐性担保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在打转,国企改革的出发点更多的还是在以社会资源获取为目的,而不是以刮骨疗伤为决心。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吗?应该,因为我们没得选择,但我会在出感性和情绪的乐观之外,用放大镜去耐心寻找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依据。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