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449】如果少点年龄概念,我们肯定会更快乐

dasheng @ 2021年12月14日 浮世汇

【1】@期货_操作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民众们又对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公开指责与批斗,资本家再次披上了压榨、剥削的帽子,弄得企业家群体面面相觑、内心惶恐不安,我们最怕的是刚吃了几天饱饭就忘了饭从何来,就忘了昨天到底为什么会挨饿。改变我们家庭命运的,不是我们的亲戚谁当了官,而是改革开放,是市场经济,人可以自由流动;不是天天坐着,等着,抱怨着,骂着,而是出来打工,或者大学、大专毕业后找工作安身立命,我的亲戚们去了广州、昆山、天津、安徽、新疆以及我不知道的地方,有开车的、扫地的、教书的、卖楼的、当工人的、当会计的、当总经理的。再下一代,条件更好,发展也更好了。
        1978年,中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总人口70%以上,现在只有不到24%。
           过去几十年,这数以亿计的人要完成迁徙,要迁徙到有更高收入的地方和部门,最关键的两个字是:饭碗。给中国人造饭碗,这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成绩。饭碗来自哪里?不是像传统计划经济年代,指望政府给个铁饭碗。正因政府的的确确给不了那么多,所以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人口才一直那么多,甚至城市就业解决不了时,也让知识青年下乡。

       我们的饭碗来自:改革开放后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加工业、制造业,对外开放后的外企,基建投资和持续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业,城镇规模扩大后随之而来的各种服务业,以及近些年互联网兴起后的新型就业,等等。到去年末,中国的就业人员有7.5亿多,城镇就业有4.6亿多,其中2亿左右都是灵活就业。

从就业角度看,中国的现代化就是造出越来越多的,含金量不断提高的饭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企业家、创业者。他们发现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无中生有,从小到大,固然主要的动力是发财致富实现自我,但对公共福祉的最大贡献就是造了许许多多饭碗。

这个过程中,确实也有血汗工厂,污染严重,劳工权益保护不够,付出了代价。1995年左右,我到广东中山一家鞋厂看我母亲家乡舞阳的一个亲戚的女儿,当时有一种流行病毒,她家里听说中山死了几个人,打电话叫我无论如何把她劝回老家,我坐中巴到了中山一个镇,在中午下班排成长队的茫茫人群里找到她,她坚决不回去,说:“回去更没有路。”

今天很多人愤怒声讨企业家、资本家,进而声讨市场经济,呼吁社会公平,我理解不少声讨是有原因的,但对这种偏激并不认同。多年来我写过大量反思富豪问题、倡导商业文明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章,去过除西藏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区采访,很多都是贫穷落后地区,我日常也非常喜欢和普通的保安、保姆、司机聊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故事背后一个个家庭的变化。基于长期采访和研究,我想给出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我们必须关注贫富分化,但一定要清楚,中国的贫富分化是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的差异。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福祉与保障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巨大提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已经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每个人的保障水平和富裕门槛都抬高了,中国也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当然保障水平还有待不断提高。

回顾历史,我们基本上、总体上不存在因为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压榨、剥削,导致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更差。或者说,中国先富、更富人群的富有,并不是建立在对后富、未富者的剥夺基础上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造饭碗者和找饭碗者是一种命运共同体,是市场经济下的契约关系,不是人身依附关系。

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大是大非,即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是是基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所以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调动全社会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命运,成就美好生活。

第二,由于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法治化程度和治理能力还不够等诸多原因,我们的市场经济之路,确实有缺陷,有寻租,有为富不仁,有唯利是图,有富而骄横,有对利益相关者不负责,但我们在短短几十年,在很多方面“浓缩”了发达经济体一两百年走过的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客观比较,中国市场经济的畸形和负外部性比之英国当年的圈地运动、美国当年的镀金时代,以及很多发达国家早期的殖民主义来说,要少得多。

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大是大非,即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参与者、奋斗者,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政策和法律框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中,开展经济行为的。即使是缺点偏差和错误,和经典私有制国家在早期原始积累阶段那种贫富分化也是根本不同的。

如果把他们假想成窃国、偷公、坑民、违法、穷奢极欲、居心叵测,这不仅是巨大荒谬,也和事实完全相悖。这些现象不能说没有,在某个转轨时点或某个行业可能还比较突出,但只是局部与个别。我们国家的企业家如果都是这样,怎么可能创造出“56789”的价值,数以亿计的就业者会跟随他们吗?

     文革已经过去四十年了,我们不能再随便戴帽子了

 

 

【2】@冷月如霜 

Ewen Callaway这个礼拜在《自然》上写了篇长文,探讨新冠的未来。

故事说在2020年早期,演化生物学家Jesse Bloom就曾有一个悲观的结论:新冠不会彻底消失。它可能不再是全球流行病,但至少会在局部地区成为流行。换句话说,新冠病毒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已知的第五种将和人类共存下去的冠状病毒。

另外四种冠状病毒会引起季节性的感冒症状,已经和我们共存了几十年了。因为症状轻微,它们也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新冠病毒的未来,会变得怎样?我们的免疫力足以对它产生保护吗?

过去已知数据表明,未来并不乐观。

还是从已有的冠状病毒出发。这是一种叫做229E的季节性冠状病毒,人的一生能反复感染它多次。有两种解释:人的免疫力在下降,或者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在加强。

实验表明后者至少是真的。

研究人员们获得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存储的一批血样,找到里头可能感染229E病毒的人,然后用它们的抗体去针对不同时代的229E病毒。

对于1984年的变种,八十年代的血液里,抗体中和能力还是很强。但对于九十年代的变种,抗体的能力就要下降一点。

后面的结果你们也知道了:对于新千年第一和第二个十年出现的变种,这些抗体的能力要下降更多。

再拿九十年代的血液重复了一下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

抗体没变,变的是病毒。

新冠也同样如此。

前段时间出现的Delta变种,以及最近出现的Omicron变种,无不体现出高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感染过新冠,或是接种过疫苗,都不能保证人们不会重复感染新冠。

那么,知道新冠的下一步变化,这就很重要了。这需要我们对新冠的进化有所了解。

新冠的进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播力的进化,比如复制更快,更容易通过咳嗽等传播;另一类是免疫逃逸能力的进化,也就是先前的免疫力,慢慢不再能有效阻止病毒的感染。

早期新冠病毒突变的步子迈得并不大。比如D614G变种的出现,的确是增强了传播力,但不如后来出现的Delta变种。进化生物学家Sarah Otto打了一个比方,说步子迈得小,病毒就只能在一个小范围里寻找让自己的能力变得最强的那个点。到了最高点后,任何一个额外的小步子,只能走下坡路,导致在这个基础上突变的病毒,传播力可能反而没有突变前那么厉害。

这一切听起来很有理,但它基于一个前提:病毒迈的步子并不大。我们也的确有乐观理由,因为新冠病毒相较流感病毒,突变速度算慢的。

然后,Alpha变种出现了。它的刺突蛋白上含有多个突变,让人好奇这是怎么发生的。但怎么发生的已经不再重要,这种变种的传播速度提高了50%。

再之后,是Beta和Gamma变种。

在英国、南非、巴西出现的这三种变种之间带有一些相似性,比如带有相同的突变位点。而且相比Alpha变种,Beta和Gamma变种的突变还能更好地逃避抗体的攻击,这一切都像229E病毒那样。

人们猜测当时传播力最强的Alpha变种会继续出现突变,使其免疫逃逸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一猜测并没有成为事实,Alpha变种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机会。

因为Delta变种来了。

简单来讲,Delta变种可以被视为“超级Alpha变种”。它从传染力比Alpha变种还要高60%。和原始毒株比起来,更是要高出几倍。它们在人体呼吸道里的复制速度更快,可能在免疫系统做出反应前,就已经具备了感染能力。

但Delta变种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素材。现在我们知道了病毒的策略——与其让人病得更重,不如让人病得轻,但可以进一步传播病毒。病毒可以在人体呼吸道里维持低水平,却能长期感染其他人。对病毒来讲,继续传播就是胜利。

如果新冠病毒朝这个方向发展,那么它的严重程度只会越来越低。当然,这只是理想的情况。真实世界的情况,可能要更加复杂。

正当人们研究Delta变种的各种可能性时,Omicron变种来了。

科学家们期待见到Delta变种的新变异,却没有预料到会见到Omicron这种全新的变种。而初步数据表明,它的传染力要高于Delta。

科学家们推测背后的一个原因,在于它能够感染曾打过疫苗,或者是感染过Delta变种的人。也就是说,免疫逃逸终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可能是一个拐点,预示着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进化已经放缓了脚步。下一步,就是免疫逃逸了。

这几天最新的研究也发现,不少过去开发的中和抗体对于Omicron变种,效果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这也证实了免疫逃逸正在发生。

至于未来,人们猜测新冠病毒可能有几条不同的路可以走。

一个就像是麻疹一样,通过疫苗和感染,最终可以实现终身防护。病毒还将存在,但可能只出现在没有免疫力的新生儿(或是没打疫苗的人)身上。

一个是像呼吸道合胞病毒那样,大部分人在出生后的前两年会感染,但感染后的免疫力,可以保护成年人在再次感染时,只出现很轻微的症状。

再一个可能,是像流感。人们可以得重症,甚至因为流感而死亡。它也会局部爆发。但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轻其危害性,也减少传播。但问题在于,流感疫苗并不完美。当然,新冠疫苗可能也是。

或许还有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未来。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很多野生动物了。天晓得在这些动物体内,新冠病毒会发生什么样的突变,又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到,趁现在疫苗还管用,能打一点是一点。能减少一点传播总是好的。至于未来会怎样,只有病毒先变招,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它。

 

 

【3】@清於门下茶僮子 

讲一个设想。如果开放单身生育,但凡单身生育的女性都会有社会补贴,哺乳期结束之后,可以将孩子送入免费托儿所。幼儿期,母亲上半天班,也可以在家办公,依旧有社会补贴。等孩子十二岁之后,母亲才上全班。母亲的育儿经验可以纳入工龄看待,作为一种资质和光荣履历看待。如果中间又有孕产,则有加倍的补贴,乃至房和车等奖励。假如单身女性愿意,可以以生育来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不需要男性作为丈夫来养,而是统一作为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来养,也就是生育即是工作,非常重要的工作。 

 

做个完形填空:单身生育的女性都会有来自__的社会补贴,哺乳期结束后可以将孩子送入由__承担费用的免费托儿所。幼儿期母亲依旧有由__转移支付而来的社会补贴。等孩子十二岁之后,母亲才去__上全班。母亲的育儿经验可以被__纳入工龄看待...如果中间又有孕产则由__承担加倍补贴,乃至由__转移支付的房车

 

 

【4】@神圣午睡

买家入刑目前的量刑还是很轻,我觉得还反映出我国司法目前还是有些粗糙,很多地方判罚比较笼统。
之前我们洛杉矶华人区有个著名的华人高中生霸凌案,几个高中生把一个女孩给带到小花园,殴打,烧头发,用烟头烫。
这几个学生都不满十八岁,最多的判了十三年,最少的也判了好几年。
我记得当时法官判案的时候,有几个地方很让当时初来乍到的我长见识。
第一就是犯罪过程拆分得很细。
把女孩强行拖上车,这已经算是绑架。
殴打,烧头发,用烟头烫,分别是不同程度的暴力伤害和虐待,以及恐吓。这些是一项一项算的。不是笼统地算一件事。同时,在小花园虐待过程中,也同时继续犯有绑架罪。
受害人求饶仍不停止,以上行为全都加重犯罪严重程度。
然后开车的少年也被判刑,因为他明知这些人做什么事,仍然开车,属于帮凶。
家长觉得最“冤”的,是一个全程只是跟着,但完全没有动手的少年。
大概理由是:在原告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凶犯一方站着而不阻止,就是帮凶。是给原告造成压迫的一部分。
我看了之后就觉得其实这么判是非常合理的。像人贩子买家,买是一次犯罪。之后的常年藏匿(这种在美国就已经算绑架了),每多一天,罪行都在继续持续。如果这期间没有虐待,那么就只追究十几年的非法绑架。如果有虐待,再一条条去判虐待。
而不是现在这样,不花钱就不算买,没虐待就可以不判。
实际上如果细究,买媳妇是更严重的。如果细数罪行,买媳妇基本都伴随着绑架,长期虐待,无数次性侵。认真算起来,起码都应该是个无期。 

 

@He1De:我们拆分也细啊。“你还手没?那算互殴”

 

 

【5】@宣和一人 

丰子恺的抗战漫画之二。
图1,嘉兴所见。
图2,广州所见。
丰子恺把逃难路上的悲惨见闻用笔画了下来,先后经历了嘉兴大轰炸(1937年12月),广州大轰炸(1938年10月),丰子恺见到了无数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与满目疮痍。丰子恺逃难路上坚持用画笔记录日军暴行,宣传抗日。
丰子恺∶我虽老弱,但只要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来对抗暴敌,我的前途尚有希望,我决不为房屋被焚(老家被炸平)而伤心,不但如此,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

 

 

【6】丁辰灵 

大家早,我今天泛泛谈谈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和今天个体在就业在创业等方面的选择问题。
我前两天跟爱奇艺的一个中层朋友聊爱奇艺的大裁员,他告诉我爱奇艺的市场部全部被裁掉,以后市场会变成一个中台,哪有业务就去哪服务,专门的市场部没有了。他自己是市场部的,他也不是那么懂内容,所以他见面时跟我说,天哪,财报公布亏了17亿,相当于一天亏2000万,这钱怎么亏掉的?
我猜爱奇艺老板龚宇自己也不知道这钱怎么亏掉的,据说他是一直不管内容的一直很放手下面的人做内容。我跟我的朋友说,这道理很简单呢,互联网行业用数据来指导拍戏的思维首先就是错的。比如你迎合某个流量小鲜肉拍的戏,但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戏的观众就会固化在那个流量小鲜肉的粉丝上,看起来赚了流量,但其实失去了其他的观众。但你从数据上是分析不出来的,因为今天的互联网不喜欢并不是用反对来表示,而是以冷漠来投票,跟我无关,连批评都懒得批评。
长起以往的结果就是内容行业舍本逐末,故事讲的越来越难看。内容行业喜欢堆服化道,喜欢用天价流量明星,为什么呢?大家想想,这中间可上下其手的油水多的是了。讲好故事有什么用?你丫的把编剧逼在房间写100天,还是写300天,这中间有什么油水可以捞?
所以你作为企业的高层也好,作为影视剧的投资方也好,对于内容的投入的成本根本就是无法把控的。本质来说,就是互联网试图把控流量的玩法最终砸了自己的脚,变成了互联网和影视圈的一小部分人自己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最终失去了能制造全民爆款,全民破圈的能力。
这就有了编剧汪海林说的怀念煤老板投资人时代,至少他们对创作不会指手画脚。
所以我的朋友跟我辩论说爱奇艺的困境是因为短视频的冲击,因为短视频平台的三分钟说一部片子造成了长视频平台的利益受损。我告诉他其实核心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平台的内容太烂了,平台的剧都是美女帅哥无脑打怪网游道具式解谜的垃圾剧,看的人当然看看三分钟就可以了。
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即互联网圈的近亲繁殖,小圈子牟利和脱离大众带来了互联网圈今天的困境。
第二点是平台对政府权力的田氏代齐的问题。这是张捷教授提过的滴滴的例子,也包括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等。即当把网络出租车管理局,工商局都资本化之后,私人企业实际上取代了政府公权力。
前段时间我有个中学同学,南京某银行的副行长,用美团叫车丢了个手机,他第一时间发现后就找美团客服,结果说没有捡到。他之后报警,警察打了电话到美团希望能调取监控或者相关数据,结果美团不给。他就跑来问我,说互联网平台怎么会如此猖狂,警方要求也不理。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也不是说美团哪个高管猖狂,也不是王兴要贪你一部手机。而是当平台自身形成一套体系之后,这中间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平台的官僚利益阶层,这一定会造成很多事情的不透明,和提高的仲裁或者查案成本。南京的警方为什么也只能帮你打个电话,平台呛回去也就算了呢,归根到底还是查案成本太高,为你这一部手机不值得。
不少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已经异化了,本来是服务用户的平台,但是因为享受到了拿到政府仲裁权的快感和其中蕴含的超额利润的资本化,平台是不会愿意主动收手的。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即政府的权力往往伴随着的是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或者转移支付,来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但互联网平台拿到相关的权力,但却缺少相应的补偿机制,造成的结果就是弱势群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叫警察也没辙,那只有铤而走险。所以前段时间出现了各种因为给个差评就要杀人的恶性事件归根到底是因为互联网平台是把仲裁权资本化了,手伸的太长了。而原来的公权力由于平台本身的不透明和高成本,反而失去了帮助老百姓讨得公道的权力。
所以这一点的解决方案只有互联网平台老老实实的回归“服务”的初心,比如外卖业务,归根到底是要服务店家,服务消费者,让店家能赚到钱,让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饭。有一些事情要放在整个社会的全局去考虑,不要用资本去扭曲社会要素的分配。比如如果外卖的时间长了,外送费增加了,那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会选择自己下楼去堂食。
滴滴这种公司也是一样,上路的车辆应该合规,抽成比例要合理,要让司机赚的到钱,不要用算法来扭曲接单,重要的是做好匹配的服务,而不是天天盘算着高抽佣然后再以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名义把钱花出去,然后还一脸无辜状说,你看我是亏损的。
我们第三点来谈谈个体选择问题,很多过去的互联网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今天可能受到监管和经济下滑影响或者裁员。我想说的是,这个国家仍然充满了机会,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个体的观念而已。
比如抖音最近张同学很火,很多人觉得火的莫名其妙,貌似他视频做的也不咋地吗。其实他的视频翻来覆去就是两点:乡村+单身男青年。为什么他这么个业余的人戳中了那么多人的关注?那些专业的文艺创作者去哪了吗?其实就是专业的人不接地气了,别找理由。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要做真实的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要注意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天天想着混圈子,混投资,雇很昂贵的团队进行试错,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7】@大厨Alex 

西方人对于年龄的敏感度真低。
相比之下,年龄这个东西对于我们东亚人的限制真是无处不在。
找工作有年龄限制,结婚讲究年龄,人生目标是多少岁之前要毕业,多少岁之前要买房,多少岁之前要干到什么职位……
不说这些大人生目标,连日常生活都贴满了年龄标签:我这么大岁数不适合穿这个,我这个岁数不能干这个,那谁谁都那个岁数了还xxx。
如果你30多岁去gap year三个月,所有人都会觉得你不着调,没有上进心。
如果你40不结婚,你得好好准备一套说辞,面对所有人你都能用得到,并且一定要解释自己身心都健康。
如果你50、60还非常讲究身材和打扮,别人可能就觉得生活作风有问题。
这么说吧,我们干的大部分事都有一个默认的年龄标签,就算不明着标出来,大家心里都有一杆年龄秤。这杆秤称出了一个人成不成功,负不负责,着不着调等等等等,一系列的judgement。
如果有一个年龄卡你没打,或者打的年龄不对,你就得准备个令人信服的说辞,每次解释起来都详如面试。
相比于我们东亚人的打卡式人生,西方人没什么年龄观。
上面说的那些年龄概念,他们几乎都没有,简历里甚至不用写年龄。
比如你50了,你可能没娃,也可能你娃上大学了,你离异,或者甚至没结过婚,然后你为了丰盈人生,去读了一个PhD,读书期间你找了个40岁的男朋友,你俩打算攒两年钱,不是买房,是去非洲看一次大草原,55岁你找了一份工作和你45岁的男友同居。
他们并不觉得这种情况不正常,所以你不会生活在有色眼镜下。
东亚社会的很多压力都源自: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些必须要干的事,有一些必须不能干的事。你必须把要干的事干了,不能干的事你想都不要想。你啥都能出意外,但是在这些事上一定不能出意外。
有时候也说不好是我们有点画地为牢了,还是他们过于无序了。
但是如果少点年龄概念,我们肯定会更快乐。 

 

【8】@怨男0 

话术密码∶
说句公道话→我站对方
说句难听的→说得真的很难听
不是我吹牛→就是在吹牛
帮理不帮亲→帮亲
对事不对人→对人
来都来了→必须吃
不买也没事→必须买
到时候再说吧→拉倒吧
杠我你就是对的→我才是真理
我有个不情之请→不帮我就滚
我也没有恶意,单纯是→我偏要恶心你
别怪我说话直→我准备骂你了
在吗→借点钱
有空聚啊→13月32号有空

随便吃啥我都行→说不出满意的我就一直挑毛病

 

@你最如風:宝,你在外面吗=帮我取快递、带饭

@帕斯博possible:你们小组还缺人吗=没人要我 我能不能去你们组摸鱼

 

 

【9】绿色线条是曲线还是直线?

 

【10】@人类幻觉体验师 

 

 

来源:新浪微博 喷嚏网